爱好收藏古董死后去哪里?——净空老法师讲解
2011年8月3日 恭录自于净空老法师《净土大经解演义》原文
图片来源: 资料图
生,这个生是六道里面的生死轮回,大乘教里面一般讲的就是「断见思惑,永离三界之生,是云正性离生」。自性里头没有六道轮回,自性里头没有的统统要离,自性里面没有身,不能说没有我,自性里头有常乐我净,那是永恒不灭的,这是性德。「我」是什么意思?主宰的意思,第二是自在的意思。我们这个身里头没有我,身我做不了主,我要做得了主的话,我的身相貌好,我们人人都想!身体健康,永远不生病,做不到,你做不了主。人人都想长生不老,还是年年老化,这就是你做不了主,你不自在。你有八苦,有生老病死苦、有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你怎么会自在!这是佛告诉我们的,点醒我们,你要觉悟,身不是我。什么是我?我并没有离开这个身体。
就像楞严会上,波斯匿王担心自己老了,老了要死,怎么办?怎么能够不死?佛告诉他,你这个身体有生灭,有生灭就有生死,可是我们身体里头同时存在一个没有生灭的东西,没有生灭它就没有生死,身体里头有两样东西,用现在的话讲,一个是精神、一个是物质,物质有生死,精神没有生死。精神在哪里?他就问他,举一个例子,眼,眼睛会见,这个见性没有生死,它没老。释迦牟尼佛举个例子,问他,你什么时候看见恒河水,最初第一次看见的?三岁,母亲带着他经过恒河,看到恒河的水,见到恒河水。我现在只讲见,不讲别的。你十年之后见恒河那个见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外面恒河有变化,外面境界有变化,我说见没有变化。三十岁的时候,再过十年,三十岁你的见性跟二十岁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佛问他,你今年多大年岁?六十二岁,六十二岁的见跟你三岁那个见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它不会生灭。我们今天讲老了,我的眼花了,那是你的物质,你的眼有了问题,不是见有问题。为什么?你戴个眼镜不就又恢复年轻一样的视力吗?是我们生理上的问题,不是见性问题,见性没有问题,如果见性也老花了,戴眼镜也不行。所以说是你的见性,你的闻性,你见闻觉知六根根性没有变化,没有变化的,佛就说那个不生不灭。有变化的是你的身体,你的肉体,你的肉体有变化,肉体有生灭,你的灵性不生不灭。波斯匿王听懂了,非常开心,感谢佛,知道自己什么?自己不死!没有生死,原来生死是身体,不是我,身体不是我,我是灵性。我们世间一般人讲灵魂,灵魂跟灵性是一不是二,但是有差别。差别在哪里?灵魂迷惑,就是没有智慧,它愚痴;灵性有智慧,灵性不迷。我们修行,身体是其次,灵性最重要。如何把这个迷惑颠倒的灵魂,把它修成灵性,让它放下愚痴,放下贪瞋痴慢疑,回归到清净平等觉,灵性是清净平等觉,灵魂是贪瞋痴慢疑,功夫要在这个地方下,这叫做真功夫。
所以我们今天,第一个,佛慈悲,慈悲到极处,他都做出好样子给我们看,这个身体在世间需要的是什么?饮食、衣服、遮蔽风雨的地方,就可以了,就够了。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个示现告诉我们什么?身体在这个世间它所需要的很有限,你只能保持它最低的这个极限,这身体就不会坏。这个叫做什么?中国古人叫知足常乐,真正做到了,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世间人争来争去的是什么?还不就是这些资生之具,他要贪图享受,还不就是这些。像释迦牟尼佛那种生活谁要?谁都不愿意过那个生活,绝对不会有人跟释迦牟尼佛争这个生活的资源,不可能。他表演这个东西给我们看,我们没有释迦牟尼佛那样的功夫,那叫真功夫,他心地真的是清净。我们从他这一生行谊当中看,他的身体确实是金刚不坏身,每天露宿在外面,他养成习惯了。这是学习古印度宗教跟哲学里面那些大德的苦行,把物质生活降低到最低的水平,他得自在,他心永远是定的,他不贪、不瞋、不痴,没有傲慢,不怀疑,他没有了,这个叫得大自在!这是大自在的生活。我们应当要向他学习,饮食、衣着、居住环境适可而止,不需要讲求华丽、奢侈,那是错误的,那就是罪过,我们的心才能回归到清净。
永离三界,贪瞋痴慢疑,你就能超越!你对这个世间有留恋,你就离不开它。这一点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警觉,什么都不可以留恋,只要有丝毫留恋,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你学佛了,对世间你能够放下,可是佛法放不下。我在美国见到一位法师,他爱好收藏古董,他收藏什么?佛像、古代的古物,这些香炉、法器,他喜欢收藏这个东西,非常名贵。他有个房子,那房子都是宝,藏宝的,每一样东西价值都非常高。我在旧金山讲经,他邀请我到他精舍里面供斋,请我吃饭,打开他的宝藏让我去参观,真的是宝。那个门是很不容易开的,不是他很尊重的人,他不会让他看的。还算不错,让我去看了一下。麻烦在哪里?这个东西他念念不忘,心里真有,如果死了之后他到哪里去?我们就晓得,死了之后一定不离开他那个藏宝的房间。那个房间有什么?房间有老鼠、有蟑螂、有蚂蚁,他就投胎到那里去了,永远守住他这些东西。你说这麻不麻烦!他要不肯放下,他就没有办法离开。还有一种爱好,我也是属于这一类的,喜欢经书,现在呢?现在我放下了,我喜欢收藏经书。喜欢收藏经书,念念不忘这些东西,将来死了以后怎么?那书里头有蛀虫,蛀虫就是喜欢经书的,这多可怕!想到这个地方,不放下不行。所以这些书我就送给图书馆、送给寺院庵堂,让藏经楼他们去藏,我不要了。
我们这一生要永离三界之身,我们现在知道,只要一部《无量寿经》就行了,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不要了,什么都放下。学莲池大师,「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他人行」,我只一部《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莲池大师,这叫做离生法。我们要晓得,现前所拥有的财富,在家同修有产业,无论多少,你自己要晓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拥有是因为你有福报,你要想这个福报愈积累愈大,那这个福报送给没有福报的人去享,照顾别人,福报大家享,不要独享。大家享,你的这个福报就不得了,一世比一世大,大到这个世间不能容,就把你挤到天上去,享天福,大梵天王。如果比大梵天王福报更大,又把你挤上去,挤到摩酰首罗天王,你步步高升。摩酰首罗天王要是把他的福报统统舍掉,他就成佛。这需要智慧,没有智慧的人他想不到,没有智慧的人他也做不到。
真的明了之后,一定要舍。佛经上常称「二足尊」,足是满足,圆满了。二是什么?福报圆满,第二个是智慧圆满。我们「皈依佛,二足尊」,在拥有福报、智慧里面,佛是排名第一,没有能跟佛相比。佛的福报完全是给大家享,他自己不享,所以他的福报就没有人能跟他相比。佛的智慧圆满,为什么?完全是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佛的福报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你看看,这还得了!智慧帮助人破迷开悟,福报帮助人离苦得乐,他的福报是圆满的。我们有福报是自利,有智慧也是自利,不肯利他,这不行,这是与自性相违背。你要问为什么一定要利他?因为自他是一不是二。整个宇宙遍法界虚空界就好像我们一个人的身体,我们这一个人,一个人就好像我们身体里面的一个细胞,我们身体的一个细胞,跟整个身体无数的细胞,是一还是二?这个细胞说,我都自利,我不肯帮助别人,你这个身体细胞不错、很好,其他都败坏,你能活得了吗?只有佛与法身菩萨才真正肯定,为什么?他们证得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所以利他是真正的自利,自利是真正的自害。
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只有佛大乘经里面讲得透彻。我们学习过贤首大师的《妄尽还源观》,《还源观》上讲得多清楚,跟现在最先进的物理学家所发现的愈来愈接近,科学家把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都证明了,可见得佛讲的不是假的。如果我们也能够肯定,也能够体悟,体会感悟,我们一定是自动自发舍己为人。今天这个世界灾难很多!哪个地方灾难最重,我们到那里去。为什么?如果你是一心为众生,你的心态好,你的磁场好,你到那个地方去,会把那个地方不善的那些磁场、恶劣的磁场,把它减轻一部分。好比那个地方是大浪,波涛大浪,你这个地方是平静的水,你这个水冲进大浪的时候,大浪降低了,你虽然也随波逐流,但是你把大浪降低了。这就说明真正修行人到造作罪恶的那个地方,会把他的恶报减轻。要有决心,纵然在灾难当中死去也在所不惜。为什么?死去,晓得身体在这个灾难当中死去,灵性更提升、更高了。
所以经教里头说,菩萨舍身喂虎,看到老虎找不到东西吃,很可怜,饥饿,菩萨见到了,愿意把身体喂老虎。他舍身喂虎他得的是什么?他提升了,菩萨的等级提升了,初住菩萨一下就提升到二住、三住、四住,往上提升了,不吃亏。我们凡夫看到,这个菩萨愚痴,你看自己身命舍掉了,喂一只老虎。割肉喂鹰那就更是小事。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功德大!他为了教化众生,几十个人接受他的教化,种了善根,将来必定得度。虽然遭遇歌利王这种灾难,他大幅度提升,超前成佛了,这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未成佛之前菩萨道的故事。所以中国古人说一句话,名言,「吃亏是福」,你肯不肯吃亏?你肯吃亏一定有大福报。懂得因果的人知道,人能不能占到别人便宜?不可能。人有没有吃亏?没有,也不可能,决定没有。你吃亏后头有大福在等着你,肯定你得到;你占便宜,杀人要偿命,欠债要还钱,还要加利息,还要堕三途受苦报,这都是真的,而且这事情就在眼前,并不是很遥远,就在眼前,一口气不来果报就现前。所以真正通达明了,何必要干这些傻事?
人一生在世间光明磊落,没有一念伤害众生的这种念头,你多自在。念念是在想着一切众生真正的福祉。真正的福祉是大乘教育。法身菩萨应化在世间,无论什么身分,不离大乘,自己做出大乘的榜样,也认真努力在教导大乘。这是利益当中的真实利益,福祉当中的真实福祉。谁知道?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知道,所以他们真干。我们要学就是学放下、学看破,念念不忘,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最后归到念佛,没有一个不往生,没有一个不成佛,而且一生成就。如果不念佛,成就是多生多劫,念佛决定一生成就。存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