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慈爱拥抱世界
2011-07-14

用慈爱拥抱世界

2011年07月14日 来源:《慧心自在》 作者:杰克·康菲尔德

图片来源: 资料图

书馆 当我第一次以僧侣身份禅修时,我没有意识到自己背负了多少痛苦。我已设法关闭了关于暴力的童年记忆,关闭了自我怀疑和自卑感,抑制住了要被人爱的“求不得”之苦。这些东西在禅修和寺院的生活中,都冒了出来:潜藏的过去,那些苛责和那些深藏心底的痛苦,都不期而至。起初,严苛的课程和实习增加了我内心的挣扎和自卑感。我试图强迫自己守戒,表现得好些。后来我发现,仅靠强迫并不能减轻自卑感。我领悟到,真正的治疗需要慈悲。

  有一次,我可能是得了痢疾,躺在小屋里,发烧又难受。我已服下寺院长老送来的药,但药效缓慢。阿姜查来探望我。“病苦,还发烧,是吧?”他问。“是的。”我虚弱地回答。“浑身难受,对吗?”我点点头。“为自己感到难受,对不对?”我笑了一下。“这让你想回家找妈妈。”他笑了,然后点点头。“是的,这很痛苦,没错。差不多所有的丛林僧人都染过痢疾。至少现在我们有很好的药。”他停顿了一下。“噢,这是我们必须修习的。不是光坐在禅堂里。这很难。从身体痛苦和精神状态变化中,你学到很多东西。”他等了一会儿,然后看着我,带着祖父般的表情。 “你可以忍受,你能够做到。”我觉得他完全与我同在,他自己有过跟疾病斗争的经历,所以他了解我的痛苦。又过了一天时间,药才开始见效,但他那纯真的慈爱让我度过困境。他的慈悲给了我勇气,让我在困难之中找到心灵自由。

  在佛法心理疗愈学复杂性背后,是纯朴的慈悲。只要心灵宁静和开放,我们就可以触及这种慈悲。不幸的是,就像陶土覆盖金佛,无明心理创伤的厚尘能掩盖我们的慈悲。在全球层面上,无明表现为不公正、种族主义、剥削和暴力。在个人层面上,让人看到的是自己的嫉妒、烦恼、沉溺和好斗状态。如果我们把这种无明当成是事情的结局,那就限制了人类发展的可能性。想一想弗洛伊德的革命性著作让人深入看清人类精神心理的理解。但在《文明及其不满》一书中,他对人心下了一个极悲观的结论。他指出:“文明必须尽其最大努力,给人类的好斗本性设限……理想的诫命‘爱人如己’……真正判别这个诫命的是这个事实,即没有比它更强烈地同人的本性相对立的东西了。”是的,我们必须承认人性的这一好斗面。但在这篇文章中,弗洛伊德止于此论,完全错过了相反而更有力的事实,即我们的个人生活和我们整个社会是建立在无数慈善行为上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