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禅何须劳山水
2011-06-28

安禅何须劳山水

2011年6月28日  转自新浪博客观  作者:我心深处

 

  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敞房廊。安禅何须劳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这首诗大家都十分熟悉,因为语句朴实,禅意盎然,读起来恰如饮一杯凉茶,心静神安。

  诗的作者是晚唐诗人杜荀鹤,字彦之,池州人,自号九华山人。平时好佛论禅,常与大德、禅师在一块诗歌酬唱,论禅谈经,当时影响较大,诗名日隆。

  杜荀鹤出身微寒,仕途坎坷,虽然年轻时就才华横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人关》)以至屡试不中,感到报国无门,一生潦倒。直到大顺二年(891年)擢第,仍回家乡九华山隐居,后遇朱全忠赏识,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天佑初卒,有《唐风集》十卷传世。

  这首诗是杜荀鹤描写悟空法师的,题目为《悟空上人寺院夏日题诗》。诗的开头就点出了环境,“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敞房廊。”三伏天气,酷暑当时,炎热十分,况且无松无竹之遮阴,而悟空法师,却能够披一件破僧衣,关门静坐参禅入定:这是何等高人,何等的超脱,何等的境界:外面的世界,烈日炎炎,鸟雀鸣唱,泉水叮咚,人世纷杂,世态炎凉,统统被悟空法师关之门外。

  “安禅何须劳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参禅悟道不必强调外界条件和环境,主要决定于自身,只要你有心,有毅力,有向禅之慧根,就能灭却心头的种种杂念,平静如佛,冷热何妨。

  这首诗虽然是赠悟空法师,但何尝不是作者描写悟空法师而抒发自己的真实思想感情,说明自己的处世态度:“灭却心头火自凉”也正是杜荀鹤当时对生活的态度。

  杜荀鹤是一位有名的居士,与禅师们接触较多,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参禅论道是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赠质上人》诗:蘖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这首诗也说质法师有时打坐参禅,有时云游四方,行踪无定,超尘出世。但他连他最起码的生活用品瓶钵都没有,真飘飘然然来去无踪无影,无牵无挂,无阻无碍。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这真是禅者之语,哲理十足,禅意浓浓;对人间事不放在心上,不去想,不去说,不去追求,那就是游离于尘世之外的人了。

  杜荀鹤生活在晚唐战乱的年代,到处民不聊生,动荡不定。他向往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曾在《题道林寺》诗中说:“万般不及僧无事,共水将山过一生”,充分反映了他的心态。因此,他对山僧生活给予肯定和赞赏,同时也道出了僧人们为了弘扬佛法,参禅悟道,甘于清贫,自我牺牲的精神。

  杜荀鹤的诗,语句通俗浅近。明白晓畅,但意义良深,“安禅何须劳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就是一证。我们从诗中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信念,但又看到那种要平淡自然,无欲无求的禅境。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