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离我们有多远?
2006-09-22

  四川新闻网
 
  晋阳

  近来,有关“好人”林秀贞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实事求是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极具群众感召力的典型——不仅仅因为主人公30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带给人的心灵震撼,更因为相比于其他模范人物,林秀贞普通农民的身份让人感到更可亲,更易学。然而,就是对这样一个身边的典型,仍然有人在慨叹:“林秀贞是个好人,可惜离我们太远了!”

  林秀贞真的离我们太远了吗?我们不妨一起来分析一下她的那些善行:先后义务赡养了6名孤寡老人,资助了14名贫困学子,收养了1名先天性心脏病弃婴,安排8名残疾人在自己的小型企业就业。如果把这些事情拆分开来,或者减少一下缀在前面的数字,那么,我们身边的许多人,甚至包括你自己,都可以被列入“好人”的行列。这一点,从不久前燕赵媒体发起的“利群助学行动”得到众多普通百姓的回应,就可以得到证明。

  “好人”究竟离我们有多远?这个命题的答案其实全在于我们的道德实践。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善事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只要你去做了,就能体会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感、价值感。去年的一个夏日,笔者偶然结识了一位坝上的朋友。闲谈间,得知他常去采风的一个村子有不少孩子因贫困无奈辍学。其时,笔者刚刚从邮局领回一笔稿费,于是就请这位朋友代劳资助其中一、二。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殊知,一个多月后,竟接到受助的小女孩寄自深山的一封信:“在我最困难的时候,遇到了您这位好人,我的命真好!……”当时的心情,用“震颤”两字形容,一点不为过。

  不因善小而不为,点滴行之,小善可成大德;虽恶小却为之,千里之堤,终溃蚁穴。公交车上为老人、儿童或孕妇让个座,把孩子用过的书本和家里的旧衣物转赠偏远的山村,在手头宽余时资助一、两个贫困生……这些善事对我们许多人来说,行之并不难;但一旦行之,我们就向“好人”扎扎实实迈出了一步。若能日久天长巩而固之,便可升华为像林秀贞一样大爱无声的大好人!

  一位哲人曾说过,一个人生有两只手,一只手用来帮助自己,一只手用来帮助别人。生而为人,“施”比“受”更有福。让我们像林秀贞那样,从普通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在行善在帮助他人,在助人中提升灵魂,这样,我们所期盼的、着力建设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翘首可待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