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重现农村:糟粕抬头还是补孝良方?
2006-08-13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 记者 余靖静 文/摄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恪守的传统美德之一。古时"孝道"的典范,莫过于"二十四孝"。这二十四个古人以孝行而感天动地的故事,相传由元朝人郭居敬辑录,后来的印本配上图画,通称为"二十四孝图",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近代中国,"二十四孝"被重新审视。在"新文化运动"斗士鲁迅笔下,这些孝子故事中所固有的不人性因素,受到了最辛辣的质疑。

    进入21世纪,一组耗资超百万元的"二十四孝"石雕却出现在浙江温岭农村中,一场关于新旧孝道的激烈讨论由此引发……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浙江温岭农村刮起"二十四孝"风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浦岙村是一个以石雕产业闻名的村。2005年底,村里的广场上树起了一组"二十四孝"主题石雕。

    "'二十四孝'有24个故事,我们就用一个石雕讲一个故事,这24座石雕花了一百多万,是一些村民自愿捐资建的。"浦岙村村支书毛卫荣说。

    温岭市石雕商会副会长连志祥是浦岙村副村长,也是"二十四孝"主题石雕的捐资者之一。他说,在村里人流比较密集的广场摆放"二十四孝"主题石雕,除了展示浦岙村的石雕文化,也是想提醒大家在生活富裕的同时不忘孝敬老人,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据了解,近年来,农村"厚葬薄养"、"只养不孝"风气较为严重。一些小辈对老人生前的赡养吝啬,在老人去世后办起丧事来却铺张浪费,一次花费几万元的现象非常普遍。据温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叶明华介绍,该市在农村提出"生前多行孝、死后不浪费",倡导"尊老爱老"。"二十四孝"主题石雕就是倡导后农村出现的自发行为。

    无独有偶,温岭其他地区也选择了"二十四孝"作为倡导"孝道"的"武器"。据了解,城西街道芝岙村、大溪镇金岙村等地群众自发地从网上下载了"二十四孝"图画,在村里的宣传栏中展出。温岭的一家养老慈善企业则印刷了二十四孝卡片,免费向人们发放。

    而河北省沧州市育红小学日前为了在学生中开展行孝教育,也将"二十四孝图"贴进了校园。这种教育方式令广大学生家长或褒或贬,议论纷纷。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座石雕描述的是“二十四孝”中的“拾葚异器”故事。孝子蔡顺是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现代社会孝道缺失,"二十四孝"是否补"孝"良方?

    "孝经,是当今时代一本难念的经。" 黑龙江省全国人大代表翟玉和曾自费对中国农村养老现状进行调查。事关31个省46个县72个村10401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子女18%孝,53%差。不孝现象相当多地表现为冷暴力、软折磨。子女与父母同住一个院,但长年不说话,形同路人。"啃老族"则对父母无限索取,直至榨干。

    在孝道缺失的现代社会,重提"二十四孝"是否有积极意义?随着"二十四孝"主题石雕的曝光,支持和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在温岭市政协、温岭市委宣传部7月联合召开的座谈会上,卢荣发、谈文儒、林崇增、张新海、李利彬等政协委员认为,"二十四孝"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影响在群众心目中根深蒂固,但其中有明显的封建糟粕。目前一些村出现"二十四孝"回归,只能说明孝在现代社会的缺失。

    吴复生委员则认为,建设和谐社会,重提孝道很有意义。但是"二十四孝"中有像"郭巨埋儿"等一些不符合现代的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的成分。不加区别地去宣传,后果严重,必须一分为二,对它们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孝经,是当今时代一本难念的经。据有关人士调查,现代的不孝现象相当多地表现为冷暴力、软折磨;子女与父母同住一个院,但长年不说话,形同路人;“啃老族”则对父母无限索取,直至榨干。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是子女以及全社会都需思索的事。

    即使在浦岙村的老人中,对"二十四孝"石雕的意见也并非一边倒的赞同。81岁的连有发说,"二十四孝"中有不少愚昧内容,鲁迅先生的文章早就对此下了结论。孝道宣扬应该从教育开始,让学生从关爱父母开始关爱老人。

    "农村有孝敬的需要,但我个人认为提倡'二十四孝'有弊无益。"温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慕毅飞说,他认为24个故事中的人物为了孝敬父母,都做出了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举动。有的感人至深,有的则让人感到冷酷。"不合适的就有12个,一类是迷信的、不科学的,一类则是残酷的、违背人性的,如郭巨埋儿,就因为担心儿子会影响自己供养母亲,就以'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为由,要将儿子活埋……'二十四孝'在现代农村的传播,恰恰说明封建文化很容易在农村找到植根的土壤。"

    慕毅飞说,"我们谈'孝',目的是要把两代人往一处拉,但"二十四孝"起不到这样的作用。老人一旦将古人的孝与自己子女的孝一比,肯定越看越有气。而年轻人看到其中的极端故事,只会感到反感。如此一来,两代人的鸿沟不会弥合,反而越来越大。"

    与"二十四孝"等旧孝观相对,温岭市大溪镇念母洋村推行的是"现代新孝敬观"。村支书赵友妙说,村里共2108人,60岁以上的老人有308人,村里开党员大会、开村民代表会议,包括开村民大会,敬老爱老是必不可少的话题,近年来开展了"让老人住朝南屋"、"给老人买一双鞋"等活动,由于集体经济收入较丰厚,村里还不时组织老人外出旅游。该村老年协会秘书长、79岁的赵焕德说,如今全村敬老爱老蔚然成风。

大倡子女之"孝"能否解决老龄化社会之"养"?

    资料显示,我国在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占总人口的11%,而且每年以3.3%增长,预测2020年将达到2.43亿,占17%,2050年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进入老龄化社会,又逢"独生子女时代",孝道在此时是否更为重要?

    宁波大学的黄建说,"孝道"的核心是"感恩",之后将转化成奉献的行动,现代社会功利色彩浓,人易失衡,下一代虚荣心又较前膨胀,提倡"孝道"等传统道德特别有意义。

    上海学者王晓熊则撰文指出,目前,在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孝道"的淡漠大多数可能是家庭亲情教育失败的结果,但不可否认,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老人晚景的凄凉,往往与缺乏社会保障有极大的关系。对于这种情况,不能简单斥之为不孝。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风笑天向媒体表示,据国家计生委统计,我国现约有9000万独生子女,养老问题已逼近最早的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没有孝顺肯定不能解决家庭养老问题,但只有孝顺也不能解决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

    温岭市民王永彬认为,要依靠大面积铺开的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王晓熊则表示,当生活水准降低到要为基本生存而抉择的时候,老年人往往会成为牺牲者。牺牲和剥夺老年人的生存权益,当然是违背基本人性的,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因素,更值得深思。

    "我们的社会多少年来一直注重教育青年要尊敬、照顾、赡养老人。这种正面的教育是应该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这种单一的宣传也在无形中强化着老年人对于子女养老的依赖,对子女照顾和赡养的期盼,放弃和冲淡了老年人自主养老的意识。在国外,老年生活阶段的60岁、70岁、80岁独立生活是很正常的,经济上尽量不依赖子女,生活上尽量自己照顾自己。当然对于高龄、有病的老人是例外。另一个观念是去老年公寓、敬老院、养老院生活,用市场经济杠杆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子女的孝道。"风笑天说。(完)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