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何 学 密(上)
2006-08-07

作者: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慈诚罗珠堪布

 

今天讲一讲如何学密。作为修学密宗的人,在从发心到成佛的一系列过程中,为了让自己的修行能够如理如法,就应该按照以下次第进行修持:

 

一、学密的基础——出离心和菩提心

 

我们以前也三番五次地讲过,出离心和菩提心就是学密的基础,为什么在这里还要反复强调呢?因为,作为修行人,必须要过这两关,如果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即使修再殊胜的、类似大圆满等等的密法,也是徒劳无益的。只有在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之上,才能正式入密修行。

 

华智仁波切讲过:在没有出离心、菩提心的前提下,即使闭关九年修大圆满,也不能播下解脱的种子。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在所修的是大圆满,时间不是一两天或几个月,而是九年,修行方法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以泥封门谢客,断绝所有外界往来的情况下,却因缺少出离心和菩提心,而不能播下解脱的种子。这足以让我们警醒:如果不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就会沦落到如此地步——修了九年大圆满,却不一定能播下解脱的种子!所以,对任何一位修行人来说,出离心和菩提心都极为重要。

 

很多人因为缺少这些知识,只知道密宗殊胜无比,就好高骛远,妄想不修加行而一步登天。疲于奔命地去接受密宗灌顶,不亦乐乎地修习密宗,最终却竹篮打水、收效甚微。这一切过失不能归咎于密宗,而是因为基础不牢所导致的结果。所以,学密的人必须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是显密的共同基础,是趋入一切修行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

 

所有的无上密宗都十分强调出离心和菩提心。譬如,在修生起次第之时,一旦离开空性见和慈悲心,即使能将佛像观想得一清二楚,也毫无意义。同样,正如经书所言,如果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即使念诵了上亿的本尊心咒,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所以,一切修法的关键在于出离心和菩提心。目前,有不少居士在没有修好出离心和菩提心,不懂得生、圆次第的情况下,盲目地念诵一些本尊的修法仪轨,以图获得收效。于此必须提醒诸位,这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显宗、密宗都一致认为,一切万法都随发心而定。《开启修心门扉》中也讲过,如果某人是为了今生(圆满)而修行、放生、供僧、供佛……,即使这一世能如愿以偿,其结果也不过如此;如果因前世业力而未能如愿,这些善行也不会引发丝毫出世间果报。因为在修行之时,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解脱、度众、成佛等等,而仅仅是为得到今生今世的幸福快乐,既然其发心已经如此明朗,那么其所做善业又怎么可能变成解脱之因呢?决不可能。

 

经书里也有这样的比喻:有一个人被饥饿所逼,正万般无奈地挣扎在生死线上,假如不立即进食,几分钟后就会被死神夺去生命。这时,如果让他到国王的宝库中去取宝,他首先应该选择什么呢?绝对是食物。因为,宝库中的其他金银珠宝虽然珍贵,却无法解决濒临饿死的困境。对此时此刻的他来说,价值昂贵的金银珠宝是毫无用处的。同理,生起次第、圆满次第虽然极为殊胜,但对没有基础的人而言却太高深了。目前,我们暂时还不需要生圆次第的修法,当务之急,还是出离心和菩提心。

 

还有一个比喻:古代东西方很多城市都有城墙,必须经过城门方可进入城内。假如此城只有一个门,再无其它入城门径,每一个想进城的人就必须通过此门。城里有很多人家,一旦进城之后,想去哪一家都可以随心所欲。但是,如果没有经过此门,便只能徘徊于城外,永远无法进入城内。这个比喻说明,出离心和菩提心就是趋往修行之城的唯一门路,在出离心和菩提心生起以后,大圆满、大手印、时轮金刚或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修法,便可随意选择。但在没有生起出离心与菩提心之前,想修成这些法,无异于螳臂挡车,实在是自不量力的愚蠢之举。

 

所以,现在我们不必急不可耐地去修大圆满或生起次第等密法,而是要首先生起坚定不移的出离心。因一时环境等因素,偶尔产生的出离心是不可靠的,故尔要反复修习,一旦生起,就要令其稳固不退。生起出离心别无它途,唯有人身难得、死亡无常等外四加行的修法。

 

究竟什么是划分有无出离心的界线呢?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中要求:如果希求解脱的心念,日日夜夜从不间断,才叫生起出离心。这个标准比较高,薄地凡夫一时难以做到,所以我们暂时只能提出一种较低层次的出离心衡量标准:

 

没有出离心的人,只求今生世间圆满及来世人天福报,此外便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没有更高的追求;有出离心的人,可能偶尔也会有这些想法,或许也会喜欢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但是,在他的思想深处,始终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信念:这些都不是生存的目的,只是一种临时的生活方式和手段,是无关痛痒、可有可无的,我的最终目标是获得解脱!如果能有这样的意识,就基本上可以算是具备了出离心。说一千道一万,总而言之,学密法的人一定要修出离心!

 

第二是修菩提心。今天我们不讲菩提心的具体修法,而是要再次重申,学密之人必须要有菩提心!某些密宗教派认为,没有菩萨戒就不可能得到灌顶,也就不可能有密乘戒。因为在三戒中,下下是上上的基础,即别解脱戒是菩萨戒的基础,没有别解脱戒就没有菩萨戒;菩萨戒是密乘戒的基础,没有菩萨戒就不可能得到密乘戒。因而,修学菩提心在密宗里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没有菩提心的情况下,即使念诵了十多亿的本尊心咒,如果发心和修法不正确,来世就可能会立即变成厉鬼或邪魔之类具备神力的众生。此外,能将本尊、特别是忿怒本尊观想得如同睁眼所见一般清楚的人,也有可能得到类似结果。现在,有些人动辄便观想忿怒本尊,猛念其心咒,以诅咒或降服他人,这些都是不对的。通常一般人不会投生为厉鬼,但修生起次第不如法的人,却有可能这样堕落。然而,证悟空性者或发菩提心者绝不可能有如此下场。由此可见,密宗生起次第也是不能离开菩提心和空性见的。

 

出离心和菩提心的涵义十分深刻,必须要亲自体会和实修,才能明白其内涵的伟大和必要,这是仅仅通过闻思所感受不到的。我一直希望大家能认识到,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可修可不修,关键问题是出离心和菩提心。要知道,即使没有证悟大圆满,没有念诵上亿本尊心咒,修生起次第观想不清楚,都不会有人说我们不是修行人。但是,如果缺失出离心和菩提心,那我们就真的不是修行人了!

 

我曾看过一则故事:一位学者在乘船渡河时询问船夫:“你懂不懂数学?”“我不懂!?”“哦,那你的半个生命已经失去了!”又问:“那么,你懂不懂哲学呢?”“还是不懂!?”“那你又失去了半个生命!”行至河中间时,船出了故障,船夫就问学者:“你会不会游泳?”“我不会!!”“那你的整个生命都已经失去了!!!”船夫不无遗憾地说。

 

同样,没有修持生起次第或圆满次第,虽然看似缺少很多,但实际上却并不缺少。反之,如果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那就真正是失去了一切,因为他连修行的门径都没有趋入。所以,这两个基础很重要!

 

二、密法修习次第

 

在修好出离心与菩提心的基础上,接下来就是密宗的修法。荣森班智达是宁玛巴一位杰出的成就者,他将学密者从开始发心到最后获得成就的过程分成了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依止密宗金刚上师。因为密法是不能通过看书而仅仅从字面上去领会的。比如,密宗续部的专有名词一般人根本无法了知其含义;又如,密宗为了使外道不至于盗法,而在很多续部中故意打乱修法顺序,后修的在前,先修的在后,如果没有上师的引导,私自按照书上的次第去盲修瞎炼,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世人皆知,哪怕显宗的修法,也要依靠上师的指导才能学修,更何况殊胜的无上密法呢?所以,第一步是依止金刚上师。现在,有些居士在没有上师引导的情况下,私自阅读密宗法本,擅自依照法本修学,这是极端错误的行为。最终结果,他不但不会有所成就,而且有盗法的罪过。

 

对金刚上师的要求,在《大圆满心性休息》、《普贤上师言教》以及有关金刚上师的开示中讲得十分清楚。希望大家在依止上师之前,能仔细参阅这些法本。

 

第二个阶段,是入密宗坛城接受灌顶。依照以前的密法规程,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句义灌顶四个层次,是根据受灌顶者的根基而分开传授的,受者能够修到什么程度,就授予相应程度的灌顶,决不轻易违越次第。

 

时过境迁,现在无上密宗的灌顶很多都包含了完整的四灌顶。虽然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大家一定要量体裁衣,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适合的灌顶。目前,在灌顶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汉地。因为此前已经做过有关灌顶的开示,在麦彭仁波切的《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也有相关的内容,所以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个阶段,是接受密宗戒律。实际上,灌顶和接受密乘戒是一回事,但荣森班智达将它分成了两部分,首先是进入密宗的坛城,其次是受密乘戒。

 

受密乘戒之前,必须了解密乘戒的内容,再抉择是否接受。也就是说,在接受灌顶之前,准备接受者首先必须拿到戒本,详细阅读与灌顶相应的密乘戒,并在确认自己能做到的前提下,才能接受灌顶,否则就不能接受。

 

戒律都是这样。比如受居士戒,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能守持哪几条戒,就受哪几条戒。菩萨戒也是可以选择的,钝根者只需受持一条愿菩提心,其它的可以暂时不受;中等根机者可以受无著菩萨著作中所讲的四条根本戒(分开有八条),其余的可待将来再受;利根众生则可以受持龙树菩萨所讲的二十条根本戒(也可以说十八条)。密乘戒也是一样。只有量力而行,才是护持净戒的必要保证。

 

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很多的授灌顶者在灌顶时,并不太强调密乘戒,求灌顶者也根本不知道在灌顶背后还有密乘戒的要求,都满以为灌顶结束之后,就万事大吉。其实,灌顶之后最难做到的,就是密乘戒。

 

第四个阶段是闻思,这是极其关键的步骤。首先要学习密宗特殊的见解,然后再进一步学习密宗的具体修法。

 

第五个阶段,是学成后到静处修行。

 

以上是荣森班智达所讲的学密的五个步骤。今天我们主要介绍第五个阶段——修行,也即学习密宗的见解和修法。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