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该不该寻找初恋情人?
2006-08-04
江门日报 第6152期 A6版

本期动机

  近日,一条《八旬老翁寻初恋女友》的新闻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现居深圳的八旬老人马德峰要寻找他牵挂了47年的初恋女友……

  马德峰老人的“另类”举动,引来众说纷纭。有人说,当那把曾经令自己心醉的声音在熟悉中夹集着些许陌生,那副曾令自己魂牵梦萦的“白雪公主”或“白马王子”的脸上写满了沧桑,“寻找初恋情人”,会不会如潘多拉的盒子,破坏眼前的幸福,成为现今生活的绊脚石?也有人说,对于多年不见的朋友、同事,我们都会惦记、想念,更何况是那个曾与你花前月下、相亲相爱的初恋情人呢?时隔多年后,想再见见自己的初恋情人,想知道他(她)过得好不好,也是无可非议的。

  当时光流逝,当爱早已成为往事,耄耋之年,该不该寻找初恋情人?

 

不应该

相见不如怀念

  马老伯寻找初恋情人,那么,找到了初恋情人又怎样?能改变些什么吗?

  有网友说,凡欲寻初恋情人者,必对现有爱人心存失望,甚至是婚姻将死,于是,就在午夜梦回之际,翻出当年与初恋情人的温馨岁月,切切地想,细细地品,恨不能翻身而起就去后花园相见了。  

  而被寻之人,则大致有两种心情,一种是渴望相见,一种是不想相见。渴望相见的,跟寻人之人有着同样的心境,以为初恋情人必是抚慰孤寂心灵的一剂良方,可是,如果当真见了,又定会双双慨叹物是人非,要知道眼前人与梦中人早已是云泥之别。岁月弄人,无论当年的人儿是如何娴静出尘千娇百媚或玉树临风意气风发,眼前人要么已是妆残粉薄半是胭脂半是泪,要么已是肚凸顶秃半是假发半是苦。如此相见,又有何益?

  而不想相见的呢,要么生活幸福、婚姻美满,要么当初受伤至深,这时突然冒出当年的初恋情人,必觉平静被扰,如果因此而家庭破裂,更会心生厌恨。  

  我认为,断不可轻信什么“未摘之花最艳,未食之果最甜”之说。情人一旦分手,无论错在哪方,就如一桩货银两讫的交易,双方断无再生瓜葛之念头,尤其是卖方。如果另一方再去抵死相缠,结果只会徒叹无趣。  

  何况无论当初的恋情如何荡气回肠千回百转,如今也已如抽了丝的袜子,再好的胶水也粘合不好已有的裂缝。“墨痕断处是江流”,何必画蛇添足?“疑是玉人来”的情境往往比玉人真的来了还要缠绵。套句老话:相见不如怀念。  (江门新闻网网友:寻找枫叶)(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付稿酬)

不要轻易去惊扰她

  记得3年前,江西省某市就有一家公司开设了“寻找初恋情人”业务。当时社会上对此持反对意见者居多,认为这对传统道德和情感稳定可能带来冲击。现在,我们来讨论“耄耋老人该不该寻找初恋情人”的话题,我的看法是“相见不如怀念”。

  每个人都有可以回味的过去,特别是到了耄耋之年,普遍都比较喜欢怀旧,初恋作为一个人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更易进入怀念之列,于是有了想打听、了解初恋情人的情况的念头,甚至有了寻找对方的行动。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

  可是,找到了见着了初恋情人,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我想以下两种结果恐怕是双方都不愿意见到的:一种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物是人非,一切都可能没有想像中的好,见面了反倒让彼此失望,从而破坏了在彼此心中的那份美好。另一种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把记忆中的那段恋情掏出来,碰撞出新的情感火花,从而造成家庭矛盾,影响家庭和睦,最终破坏了双方家庭的幸福,也在某种程度上扰乱了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

  因此,我以为,最好还是不要去找初恋情人,让彼此都在各自的家庭里平静而又幸福地生活,把怀念化作美好的回忆,珍藏在自己心灵深处,不轻易去惊扰她,让她静静地伴随者你的生命直到永远!        (李先锋)

宜把逝去的初恋珍藏在心中

  人的一生,有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特别是刻骨铭心的初恋。虽然因各种原因,两人最后没能走进婚姻的殿堂,但内心的思念是难以消除的。分手后,对方过得怎样?生活得幸福吗?……应该说,这种在七老八十年龄也要去寻找自己的初恋情人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位老人家不知是否想过,您的寻找和光临,会让她十分尴尬?

  一般来说,恋人在分手的时候,或多或少会留下些遗憾和怨恨,在心灵上留下创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切都会慢慢淡忘和愈合。如果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您再去找对方,尽管目的很单纯,但也难免会勾起对方伤心的记忆。  

  再说,两人分手后,各自都成了家,您去找她,定会打搅她那平静的家庭生活。如果她一直对丈夫隐瞒自己当年的恋爱史,而她的丈夫思想又比较保守的话,您的寻找就会对其晚年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我们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而去影响或伤害另外一方,这显然有悖于寻找的初衷。愚以为,还是把这份逝去的初恋永远珍藏在自己心里为好。  (江门新闻网网友:探长)(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付稿酬)

建议

与初恋情人见面应先征得伴侣同意

  初恋,是一种很美好的情感。初恋,往往是最让人回味的。

  八旬老人,应不应该去找初恋情人,去跟初恋情人见面呢?

  老人当年因某些原因,跟初恋情人是有情人未能成眷属。我想,当年的相恋,一定给老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老人跟初恋情人见面,会让老人的情绪沉浸在一种美好和愉快的氛围中,这应该是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的。让老人在晚年岁月中,多一些快乐,多一些激情,是好事,从这一点上来说,老人可以考虑去跟初恋情人见面。

  但老人去跟初恋情人见面,应掌握好分寸,否则的话,弄得不好,说不定会影响到老人如今的家庭生活,甚至会伤害了老人现在的伴侣。老人去跟初恋情人见面,最好先征得如今的伴侣的同意。假如伴侣愿意的话,最好让伴侣跟自己一起去,让自己的伴侣与自己的初恋情人也成为朋友。如果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去会初恋情人,那是最好不过了。(黄福荣)

应该

这是一种正常的情感需求

  初恋,不管是甜蜜的还是苦涩的,它都是爱情最初开始的印记,因而是珍贵而难以忘怀的。同时,也因为它晶莹剔透、超凡脱俗、没有受到任何功名利诱的玷污,因而又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难忘、最纯洁的感情。      

  寻找初恋情人、怀念青年时代的初恋只是现代人追求多元化生活的一种具体表现,它反映了人们对纯真情感、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事实上,在时隔多年之后,想见一见自己魂牵梦绕的初恋情人,了解他(她)目前的生活现状,是无可厚非的;况且,如果能够理智地把握好尺度,也是对自己感情的一种解脱和升华,或许还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为八旬老人,他(她)经历了生活的磨砺、人生的冷暖和情感的洗礼之后,在耋耋之年去寻找初恋情人,也是一种正常的情感需求,目的是想排解内心的孤独、重温以前两个人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从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和温馨美丽的感觉,并不是单纯地寻找额外的贪欲和刺激,也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非分企图。我们不能够用简单的对与错来进行评判,更不能随便用道德和伦理的东西对这一行为进行抨击或作盲目的定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寻找初恋情人毕竟还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行为,因此,在寻找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遵守伦理道德,尊重对方的意愿,更不能因此而伤害了对方。          (李永红)

爱情不在友情在

  透过岁月的断层,在你心目中有没有这样一个人,可以是似有似无地想念、眷恋和寄托,却又不曾相互拥有呢?其实那个令你梦系魂牵的人就是初恋情人。生活中许多人都不去提及初恋,就算内心非常想念对方,表面上也装作若无其事,原因有很多种,他们或不敢面对那因爱成恨的尴尬场面;或害怕距离的拉近会影响彼此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或害怕节外生枝破坏现时拥有的平静生活……太多的顾忌牵绊了他们欲去探望对方的脚步。

  其实这样,我觉得不好,因为一段未果的感情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它就好比一根弹簧,你越是想把它压下去,它的反弹力就越强,心里越是想忘却对方,越是欲罢不能。马德峰老人就是这样,为了曾经的恋人,他固执地牵挂了47年,那是怎样的长情、压抑、无奈!我认为他早就应该找她好好地谈谈,因为太多无法释怀的牵挂压在人的心里,会令人备受煎熬与折磨,对身体无益,更何况找初恋情人不等于再续前缘,爱情不在友情在嘛!

  对路人,我们尚且会打声招呼,更何况曾经相亲相爱的恋人?勇敢地寻找对方吧!耐心地交流,坦诚地沟通,让痛苦成为过去,让爱的阳光重新洒满心田,哪怕你曾受伤至深,哪怕你如今年已垂暮,我们都相信,友情修建,什么时候都不晚。      (吴汉英)

重寻历经沧桑的友情,应被理解

  阔别40多年,有幸重逢,是件好事,然而老人的苦心被不少人所误解和嘲讽。可喜的是,现在老人不仅得到老伴和家人的支持,而且逐渐被身边的人所理解和接受。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老人的遭遇可以引发我们思考其深层的社会意义。老人几十年如一日般寻找昔日的初恋情人,恰好向我们寓示着老一辈乃至上代人情真意长的优良传统值得提倡和发扬。当然,老人所追求的并不是跟初恋情人再续前缘,他们清楚自己所做的一切将会对家人、后代和社会带来什么。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作为老一辈的人,他只是想关心和问候一个老朋友而已。毕竟,老人都想回顾自己曾经走过的人生之路,以便老来也能斟酌一下人生哲理,教育下一代。再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将成为社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是相得益彰的。

  一份历经沧桑的友情,本着人性的真善,在马德峰老人心中埋藏多年后被重新挖掘。也许这样的情感更值得去珍惜,更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江门新闻网网友:恩州人)(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付稿酬)

下期话题:

贫困生,需要的仅仅是钱吗?

  据本报消息  谁是扶困助学的对象?扶困助学有哪些途径可走?“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队伍在扶困助学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从2005年9月到今年7月,市科技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同志们在扶困助学实践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将近一年的尝试,由自己选择资助对象,并提供多方面帮扶,取得不错的效果(详情请阅7月26日本报A03版《“寻找最需要帮助的学生”》一文)。

  长期以来,金钱资助是最主要的扶困助学方式,但是,贫困生需要的仅仅是钱吗?他们还需不需要其他方面的帮助?如何让贫困生心里充满温暖,扬起积极向上的风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