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与关爱:援迷倡议书
2006-07-28


诗与关爱
援迷倡议书

mi  

所有爱诗和有爱心的朋友们: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向世人倡议,我倡议所有有爱的人们携手共助一位花季少女、年轻的网络诗人——迷(谢颖)。

我认识迷(谢颖)整整五年了。2000年月5月中旬,我和高跟鞋网站的同事前往北京积水潭医院看望迷,当然,我们只是无数探望她的人们中的一份子。她的美丽与坚强打动了每一个人,我要了她的日记本,从整理她的日记中,我意外地发现了她的诗歌天赋。一首《救命稻草》便感动了我。“午夜,/有猫头鹰在我窗前叫,/好害怕这是不祥的预兆。/泪水串起的珠子不敢向空中抛!/害怕它把我带到没有空气的城堡。//就这样任凭那体内的锥子往身上敲,/咬紧牙关也绝不“逃跑”。/因为/这个世界真的很美好!/处处都有感动与希望在身边围绕!/渴望有一天我能给她以回报!//……//那根根锥子扎在身体里的警报/时刻在向我发送/这样危险的信号!//恐惧连着疼痛在身体/于心底迅速燃烧,/被烧得头晕目眩的我/在急切地寻找……//“救命稻草”——/求你出现好不好!/于是我又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又是一个黑黑的午夜/发出了一些更加急切的呼叫——/请救救我!/救救我!//……(1999101333分)众多的媒体与网站携手并肩,众志成城,迷的“救命稻草”一根根多了起来。我和妻不时去医院探视,我与同事奔走呼吁,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在那一刻屏息关注。传媒界凝聚了无穷大的力量,援助之手从四面八方伸过来,迷暂时得救了。

那时的迷才刚刚17岁,她有着少女洁净的肌肤、明亮的大眼睛。枕边的《呼啸山庄》和《中文windows98》是她的梦想写照。然而,蜷缩在被里的身躯,深深嵌在脊柱上那18根钢丝,时时提醒我们一个事实:8年前一场失败的脊柱矫正手术夺走了她的学校、她的钢琴、她无忧无虑的童年。10岁的小姑娘在病床上一天一天长大了。17岁的她本可以跑、可以跳、可以骑单车、然而她却被淹没在白色的床单、白色的病服、白色的恶梦里。任她怎样呼喊、怎样挣扎,也无法醒来。

1992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读小学四年级的迷被检查出来脊柱侧弯,这是一种在青少年中常见疾病,会影响到形体发育,但通过手术可以完全矫正。爱女心切的母亲,带着女儿慕名来到北京某医院脊柱外科就治。医院同意为其做脊柱矫正手术。手术前,母女高高兴兴地在北京玩了一圈儿,并在天安门前照了相。然而,母女俩万万没有想到一场噩梦正在悄悄降临。

做完手术,遵照医生的嘱咐,迷在床上躺了8个月,后背一直套着沉重的支架。她发现病情并没有象医生说的那么乐观——愈合、恢复、正常。她的后背鼓起一个包,这个包让她尽量减小运动的幅度,尽量保持平躺。日子一天天过去,学校离这个会弹钢琴、成绩优异的小姑娘越来越远。1995年夏,妈妈看到女儿热得难受,就给她取下支架,然后走出小屋。忽然妈妈听到女儿在房中一声尖叫:“妈妈,疼死我了。”妈妈冲进屋内,只见女儿倒在血泊之中,加固在体内脊柱上的白森森的钢柱已从女儿的后背穿出。这是怎样的一种剧痛?竟发生在一个12岁的小姑娘身上,这难道不是一幕人间惨剧?!

迷又回到了某医院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医生取出迷体内的两根钢棍,然而18个钢丝依然嵌在她的体内。也就是在第二次手术结束后,迷再也没有坐起来。18个钢丝牵动着12岁女孩每一根神经,每一寸血肉。她就象童话中的小人鱼,每翻一下身,便如同在刀尖儿上滚动。

手术后持续的低烧吞噬着迷的神经系统。就在手术后的第七天子夜时分,这对母女被院方轰出医院。十年以来,母女俩一直未从那夜的恐怖中走出来。

今年春节后,迷母女和以往一样,每年都来我家。这一回,我第一次看了她的后背:刀口纵横,触目惊心。她的脊柱严重侧弯,其脊柱竟与肋骨长在了一起。观其面,人若桃花;看其背,满目疮痍。命运多舛,人生不同。

从第一次见她起,我就鼓励她写诗,看诗,我将自己的诗歌打印给她看,并让她坚持写诗与日记。我不断地给她诗书看,2004年初,她给我看她日记本上的诗歌,我很快将之输入电脑,略做分行,改改错字,一枚枚天然矶珠闪亮眼前。迷的诗,除了带有深刻的生命烙印外,还极富哲理,常常力透纸背,这也许与其对生命独特体悟不无关系。

我将这些诗首先发在“诗中国”论坛上,收到好评,后又转贴到“菜市口”等其它诗歌论坛,“迷”这个网名也就正式出现在如火如荼诗歌网络上。迷的诗打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后来,我带她参加了蓝色老虎诗歌沙龙以及诗刊社“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诗歌朗诵活动,迷开始进入诗歌圈。

200412月,蓝色老虎诗歌沙龙创始人于贞志组织出版了《10人诗选》,并收录了迷的几首诗。其中一首《崖》不啻为她自己的写照。“我曾看到一个人/从崖上跌落//几乎被跌得/粉碎//只见此人血肉模糊/却又筋骨相连//奄奄一息/却又有着不断呼吸的奇迹//如今此人才把伤口缝好/在崖底/撑着满是疤痕的身体//寻找着/攀上崖顶的/路径(2003.12.22)”,从这首诗里,我看到了她那坚韧的生命之光。“我的胸口在剧烈的疼痛/感觉马上能喷出一大口鲜血/它的颜色染红了天空/大地为此无声//恐惧也无法让事实改变/一切就要爆发//那潜伏的血液开始沸腾/捂住的胸口已无力抵挡/这来势凶猛的洪流//同志们/不要害怕那火一样的颜色//我们要将它做成最美的/彩虹(《虹》2004.5.29),这首诗则表现了她面对现实的坦然态度与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

1993年,我来北京,漂泊十数年,终于安定。1992年,迷就来京求医,至今仍然居无定所。黑大春、刘以林等诗人相继到她那长椿街的小平房里看她,大家一边感动着,一边竭力帮助着。可喜的是,迷现在已经可以坐起来了,脚也有感知了,能微微活动了。堪忧的是,已见好转的情势又面临着必须再做一次大手术才能彻底解决问题。我不记得她做过多少大手术了,但我感觉她毫不畏惧。

我知道,这些日子,迷又住院了,她不想让我知道,她知道我正忙于参与创办《环球游报》。许多关心她的朋友多来与我商量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明白,迷还有一线生机,只要现在乘热打铁,做一次彻底的手术,她才有可能站起来。

她多么想站起来,她做梦都想去当一个播音员,去用声音打动每一个听众,她想让诗歌从声音中流淌到听众心里,她想上中国广播学院。目前,她仅仅受过小学三四年级的教育,但她通过艰苦自学,文化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父亲瘦弱多病,母亲当保姆打工,微薄的收入支撑起一个风雨飘摇中的家。求医、房租、生活,沉重的负担一压十数年。何处方止步,何时是尽头。

平常,我也不敢多问他们如何生活的,是否度日如年?在北京,就是我这般人都活得不易,更何况他们。

积少成多,积腋成球。无论大小,也不管多少,在此恳吁天下有能者,救救当前诗中人。

 

                            爱若干

                                                   2005522

  

 

关于救助谢颖的补充说明

 

这些日子,谢颖又住院了,许多关心她的朋友开始商量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明白:迷还有一线生机,只要现在费用齐备,做一次彻底的手术,她就能够站起来。  

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无论大小,也不管多少,我们在此恳吁天下有能者,援助当前诗中人。我们在此倡议所有有爱的人们携手共助一位花季少女、年轻的网络诗人——谢颖。

凝聚我们每个人的一点力量,我们帮助她站起来!在此感谢你的爱心救助,

款额谨请汇往下面地址:

  

 

附  谢颖(迷)联系方式:

 

电话:18915949057(其母)

手机 13371719278(请用短信联系)

谢颖邮件:mi7799@sina.com

 

援助方式(201年5月19日更新):

用户名:谢颖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江苏分行

账号:6222024301020918692

 

 

14年,这个城市不会看着我沉沦


 

救助少女诗人谢颖(迷)的活动进展

 

 

谢颖诗集《橄榄泉》首发式在北京举办

 

公益日记:北京“的哥”,你是谁?

 

任合一:一颗永远不吝的公益心

 

 

 关于谢颖点滴事


 

 

爱若干 迷 


爱若干、迷及其母在2004年3月21日《诗刊》社主办的“世界诗歌日·百名诗人点燃春天”活动中(信报记者苏冠名/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