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佛
学佛的第一步:
如何稳固的踏入学佛的第一步很重要,不是念经、读经、听弘法、跑跑道场而已,而是要从“心”开始学起。
第一步要“观世间无常”:要“观世间事,苦空无我。”
要如救头燃般的坚定念头去了脱生死,否则无法学成。
学佛若是没有人指导你,你要走哪一条路你都不晓得,那么你要如何去学习。所以要好好的皈依一个上师,然后专心的跟他去学,才会有成就。
上师观察弟子:
1.是否有向道的心
2.是否有慈悲心
3.根器好不好
一般的皈依都是抱著结善缘的心,不会讲你不好的与该改的地方,只是讲些好话,这是无法真正修行的。真正能引导你修行的上师会很明显的告诉你哪里错了,这样子你才会进步得很快,只有在你真正皈依后,才会有机会让上师指正你的错误,让你的修行有进步。
上师对财务的看法如何:
有些上师认为我帮你做事,你付钱本来就是应该的。虽然供养上师是应该的,但是供养过度就不好,供养应该是心甘情愿,心里很尊敬上师,得到上师的帮忙,供养一些是正常的,但有些道场固定每月要缴多少钱,若一个人对财务太执著,修行时可能放掉什么东西吗?如此就不会修的很好,这种上师心态有问题,最好远离。
1.很吝啬,很舍不得。
2.贪图别人的供养。
3.贪小便宜。
是否有骄慢心:
有些上师很大牌,接受你的礼拜,他看都不看你一眼,有些上师十分客气,接受你的礼拜,他还谢谢你,有骄慢心的人,大概都不会修的很好。
例如当因果与业障的问题显现时要如何处理,若他是用什么符咒或法去驱逐,那是神道教,不是佛菩萨的法,要非常注意这个问题。
1.要先舍非福:
福是造福报,就是要做些事来累积自己的福报,但不说求福报,因为用这个字眼,可能会有贪念的问题。
舍非福与得福报在某些立场上应该类似,但是心态不一样,舍非福意思是说会影响到得福报的事要舍掉,如违反法律道德的、会引起贪嗔痴的要先舍掉,如此慢慢的会得到正确的观念与行为,会影响到十善业的事都要舍掉,如此就是能得到人天福报,要不求福报是不要执著在这些人天福报上,如刻意的去布施以求福报就不好。
不做违反十善业的事,做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每个人都应该去做,如此可由人进入高层次的人,果位由人道慢慢进入天道,再升到菩萨的果位。
2.皈依:
一定要皈依佛法僧(三皈依),若不皈依就不是一个正式的佛门弟子,等于在学校没有注册,只是做旁听生而已。当你有因果时,护法就不方便帮助你,因你不是佛门弟子,还可能是外道,护法不能帮助你做任何事,所以皈依是一定要做的。
皈依前要先发愿,要永远舍离外道,永远的皈依佛菩萨,发誓后在佛菩萨前做三皈依后,才能真正的在佛门中修行。
台湾有许多人到处皈依,一个人皈依了七、八个上师,法名一大堆,以为这样子就很有福报,这种皈依只能说得到一些善种子,自己没有修行可以说根本没有什么用,事实上,这些皈依每次上千百人,双方都互不认识,也没有教你如何修行,毫无意义。
3.守戒律:
一个金刚上师会知道你的根本问题在哪里,容易犯的让你先守,就等于把你很基本的东西改掉,也许只有一、二条,但这两条修好,就能进入修行的领域。
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长:
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有增加是一个重要指标,初地后才会考虑平等心的问题。学佛如果没有学对,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好的心态,而远离慈悲心,有魔心邪心。
当有因果或业障显现时,因受因果或业障主宰,慈悲心会暂时消失,否则应该是学佛愈久,慈悲心愈大才对。如果慈悲心没有增长,你一定要去反省学佛是否有问题发生。
如何查觉到慈悲心呢:
★当别人污蔑你或骂你或讲你不好的时候,你是否可以原谅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能够很自在的坦然面对他们,还是会十分的生气。
★对别人的过失或占你便宜是否会耿耿于怀,或是会原谅别人。
一般学佛学的愈好的人,愈会原谅别人,对别人的过失不会太放在心上。例如刚才所说的问题,你会不会去买他的东西,会不会觉得人家服务我们这么久,我们应该买一点,有没有这个心就可以检讨我们的慈悲心。
★比较潜意识的第一念:也就是面对问题的第一个反应,如上述情况,是我该不该买,等到认为我是学佛的,应该要买已是第二念,如果第一念就买,代表你的慈悲心相当好,潜意识已做到这一点,或是看到蟑螂突然出现,会不会拿起拖鞋就打下去,这是第一念,第二念才是学佛的人不该杀生就算了,如第一念想打,表示潜意识没有慈悲心,或慈悲心不够,如第一念是不伤他由他去,慈悲心就较好。
★是否会自然的去吃素:很多人吃素是因为身体健康或学佛不能杀生,这种吃素就与慈悲心无关,若看到众生的肉会不忍心吃他而吃素,代表慈悲心有进步。
刚开始修行的人,对外面的杂音会造成你的杂念,会干扰你的修行,但修到好的人就不会,杂音根本影响不到你,这些干扰对你根本没有障碍。
若平时没有好好的念佛,没有好好的持咒,定力不好,对外在的感扰没有办法排除。如果你很努力的修行,一般念佛念了三个月后,会有能力抵抗外面的杂音,你会感觉这个声音好像不是这个世间的,那你打坐时,外在的影响就非常小,你自己也会感觉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你一定要慢慢有这种状况,才是表示你有进步,要做到六根离六尘,是完全没有看到任何东西,耳朵听到的非常少,慢慢的就都听不到了,坐的也感觉不出来,才是脱离尘境的第一步,脱离尘境才是进入天界的层次,如果做不到还是在人界。
再来是内心杂念的掌控,要不随不制,你没有办法压制杂念,你压制杂念,你又多了一个杂念,压制杂念也是一个杂念,也要不随,一有杂念,要马上拉回来,好好的念佛或持咒,或是观空。
你在修行念佛持咒时如果能做到不随不制,久了以后就能够掌控你的心,外面的干扰、念头完全不会影响到你,你也不理会他而做自己的事,这就是自在无碍。
你要常观照慈悲心与杂念,若这两点都做的很好的话,学佛一定会进步的很快,而到很高的层次,同样的对外面的因果、业障,你也会有能力掌控而不会被牵著走,你的自主性也会非常强,你修行成功的机会就大,这两点要好好的常反省,如果修行非常久这两点都没有进步,表示走错路,大概不是贪福报就是著相修行。
定力就是一个人任何时间都不散掉,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保持你的禅定,能约束你的心,不论外面有多放逸,你都能经常保持禅定,数息、念佛、持咒,心不会放逸。
一个人之所以不能包容别人,是把世间东西分的太清楚,都有我相我执,自己的利益摆第一位就无法包容别人。
修行好的人知道众生有各种习气,例如某人看起来很骄傲不太理人,就认为这种人不好,但他也是众生,骄傲不理人是他的习气,也是一类人,与你不同类的人而已,也不见得坏到什么程度,你要有这种想法,你就能包容他,这是属于慧的层次。
有些人做事的方法与你不同,或是长相比较丑一点,你就看他不顺眼,其实他也没有碍你什么事,你要当他是一类众生而包容他。
大的包容心是无所不包的,像菩萨一样,对各类的众生都能包容,学佛要愈学心愈开放,愈来愈宽大,能包容的愈多,对世间能够观到如梦幻的成就,包容心就会很大。
学佛学得好的人,世间的欲望会愈来愈低,出离心愈来愈强,对世间很多东西会像梦幻一样,不会去著它。
如对各种迷信、诈骗、非佛思想、崇拜等是否能够妥善处理。
心中是否认为真有佛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