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贞芯片”折射科学道德缺失
2006-07-28

 

  如何知道配偶是否出轨是个令人挠头的难题。近日,江苏省淮安市科研爱好者沈洋翔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夫妻双方的身体上若安装了他发明的“人体芯片”(又称忠贞芯片),一旦有一方发生了越轨行为另一方都可以通过相应的仪器而知道。(7月27日《重庆晨报》)
  
  “忠贞芯片”是否真的可行,还有待研究。就算真的可行,又能如何?难道恋人、夫妻的出轨率就会大幅降低吗?要知道,有需求就有市场,诚如有了“探头”之后,“电子狗”便应运而生,有了“忠贞芯片”之后,破解“忠贞芯片”的技术也会随之而来。
  
  在此,我们倒是需要关注的,对于出轨这道德层次的问题,用科学技术来规范,是否妥当,又是否实际?就像优生学、希特勒“种族卫生”其出发点可能不错,但一旦以理想主义色彩介入生活,就会弄巧成拙,这种极具理想色彩“忠贞芯片”一旦介入家庭生活,又会否好心办坏事呢?我们总要看到,就像自然界有固有的生物链,社会、家庭也有固有的稳定链,一旦自欺欺人地欲使生活“一尘不染”,总是容易导致社会、家庭稳定生态的失衡。对于这“忠贞芯片”,我相信多数读者可能一时讲不出它的不妥之事在哪,但总隐约感到它的不妥。
  
  应该看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科学研究仅属技术范畴,而与道德无关。但随着优生学、原子弹、希特勒“种族卫生”等一系列科学技术或知识所引发的后遗症出现后,科学研究的道德因素逐渐突显出来。事实上,像“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立碑纪念为SARS实验献身的38只恒河猴”等频频见诸报端的新闻,已表明这种道德观逐渐回归科研中,但是从“忠贞芯片”、“贞操裤”等更多的新闻来看,这种科研道德观回归得不彻底,甚至可以说回归得永远不够。不仅在专门的科研机构欠缺,在民间科研爱好者身上也欠缺。窃以为,这才是我们透过“忠贞芯片”,所更应该关注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发明“忠贞芯片”,表面上是维护道德的行为,实际上却折射科学道德的缺失。换言之,“忠贞芯片”还未检测恋人、夫妻间的贞节,自己却已“失贞”。

[稿源:红网]
[作者:陈光豪]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