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不知崔永元有没有和迪斯尼公司商量过,当“真人秀”节目火爆人气在全球出现一点“阴线”时,他们先后推出“真人”节目,几乎同时放弃了“秀”。虽然,崔永元的初衷确实是一个“真人秀”节目:让饱食终日的城里人在艰难的路途上出丑。这也极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高收视率的节目,但长征的理念让这个初衷逃脱了“真人秀”的庸俗,走进一个新的境界。
电视“真人秀”进入中国五六年间,无数电视台推出节目无数,但几乎都是模仿;无数节目使出浑身解数,但几乎都没有怎么盈利。倒是一个类似“真人秀”的《超级女生》在去年赚尽眼球,赢尽钞票。今年,这个类“真人秀”又被疯狂模仿,6月4日晚,央视经济频道《绝对挑战》播出《巅峰营销》,以百万年薪海选一位营销总监。
瑞典的Strix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真人秀节目制作公司,曾制作播出了被称为“真人秀之母”的《鲁宾逊探险》,去年,它已经锁定中国市场。其发行总监约纳斯说,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是很难模仿的。西方电视业非常忌讳这种模仿的做法,一旦被发现,这样的公司或电视台以后将很难有机会与其他人合作。
2006年夏天,在众多的真人秀节目中,“超女”依旧有“高处不胜寒”的孤独。除了同质化克隆自己的节目,它看不到真正“真人秀”的巅峰。
从2000年8月,央视二套《地球故事》引进《生存者》开始算起,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最初,在借鉴了这种节目的模式或创意后,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真人秀”节目的确赢得了不少观众,并逐步升温:经济前沿广东、传媒前沿湖南,还有四川、贵州、河北等多家省级电视台纷纷涉足该领域;《生存大挑战》、《完美假期》、《重走长征路》和《城市别动营》、《勇者胜》等本土“真人秀”节目不断出现……层出不穷的模仿甚至还被传播学研究者称之为“真人秀的本土化改造”。然而,这种改造让中国的“真人秀”一直远离巅峰。
真人秀渴望巅峰
真:道德底线的问罪
“真人秀”始于上世纪和本世纪交替间,荷兰的《老大哥》被称为真人秀节目始祖。此后美国福克斯电视公司有了《诱惑岛》、法国电视台有了《阁楼故事》真人秀电视节目开始火爆西方世界。其后,“真人秀”登陆中国,《生存者》让中国观众首次领略到该节目的魅力。但源于国内电视观众审美观念的差异,中国“真人秀”节目2002年出现小低谷。
这年夏天,借鉴法国真人秀《阁楼故事》的《完美假期》在湖南经视播出,精心挑选的12名男女选手,被要求在市内一幢别墅共同生活70天,每周两次做实时纪录性播出,由内部淘汰和观众投票逐渐决出最后的胜者可获得价值50万元的房产。该节目尽管在取向上做了很大改变,比如当时的制片人李开宇就介绍说,节目“丢弃了国外节目的偷窥,也舍弃了性元素方面的卖点”,但最后还是因纷争太多而被叫停。观众的议论主要集中在游戏里的“打情骂俏、拉帮结派与勾心斗角”,甚至还有人说它是“一场令人恶心的人生丑剧”。
《完美假期》遭遇了“真人秀”本土化首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一个致命的问题——人性道德。而那些游离在道德边缘的东西,却正是“真人秀”所追求的卖点之一。
其实,即便是在西方,对真人秀节目人性道德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欧美国家的此类节目由于竞争,揭露人性阴暗面而可能触及的道德观问题,长期受到质疑。
2004年12月,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真人秀”——《找爸爸》就被认为有点“出格”。因为邀请的是一些从小被人领养的成人,要他们凭感觉从台上数位男性中辨认出自己的生父。由于涉及公众伦理道德和个人隐私等敏感问题,福克斯电视台的这一创意一出笼便遭到公众的非议,抗议电子邮件和信件如雪片般飞来;英国的《太空学员》真人秀节目让竞争者登上道具“航天飞机”,在精心炮制的超级恶作剧中进行“太空遨游”,成百上千万英国观众观看竞争者被捉弄。媒体评论,电视“真人秀”对参与者已经越来越残忍、越来越具羞辱性。正如在巴黎大学从事电视研究的弗兰克·乔斯特教授所说:“节目对参与者的‘生活’实行完全的监视,是在满足观众的窥探欲望。”
而明显的,当中国引进这种电视节目模式时,这种争议也无可避免的被引进了。事实上,随着“真人秀”成为荧屏新宠,这种电视形式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并引来了不少质疑与非议。其最让国人不堪的是,刻意曝露人性弱点和阴暗面,挑战道德底线。
《欢乐英雄》尽管以“浓缩真实的社会竞争,展示激烈竞争的技巧和智慧”为核心理念,但不难看出,夹裹在节目中的复杂情况却有事与愿违之嫌。参加过贵州卫视制作的《峡谷生存营》的选手朱雷在事后说:“我厌倦了这种勾心斗角的游戏,我不希望它发生在生活里。”
“真人秀”以看到别人受伤害为乐,这显然与讲求宽容、合作、和平共处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及主流意识形态是相悖的。北京著名电视节目策划人喜洪认为,强调对抗和竞争,必然会引发人性的负面,“很显然,这并不符合中国传统道德伦理标准,也不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心理。”
清华大学尹鸿教授是我国最早的一批研究“真人秀”节目的学者之一,他曾经如此概括“真人秀”:“真人秀”的三个关键词:“真”是特色,体现这个节目形态必须是非虚构的、纪实的;“人”是核心,意味着节目必须有人格和人性的凸现;“秀”是手段,节目必须设置虚构的规则来完成。中国在引进和制作“真人秀”时,必然会面临一种文化差异的考验,一方面在模仿和移植国外的“真人秀”,一方面又在试探中国的“真人秀”之路。
但这种“试探”显然得有底线,那就是尹鸿教授所认为的,要制作符合中国观众欣赏习惯和审美习惯的节目。也正如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蔡骐博士所说,电视节目承载着教化的功能,尽管选手和电视台签约承诺放弃自己的部分隐私权,但应该不是指这样的镜头,需要考虑受众的容忍度。
想出《老大哥》创意的荷兰人德莫尔也说:“我构思过这么一个真人秀节目,把10个人放在一架只有9个降落伞的飞机上,再把飞机停在7000米的高空中,我担保会有很多冒险家愿意加入这个节目的,当然,我不会那样做,我心里还是有底线的。” (未完。续文见“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