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故事之:朱寿昌修忏遇母
2006-07-07

    
      宋朝朱寿昌,是刑部侍郎朱巽的儿子,他的母亲刘氏,出身
    微贱,在寿昌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与母亲离婚,后来他母亲
    又改嫁民间,不通音讯,到寿昌长大以后,常常思慕自己的母亲,
    但不知母亲的下落,苦于无法会面,十分悲哀。他就辞去了官职,
    立志一定要寻到母亲,经过了万里的跋涉,吃尽了千辛万苦,还
    是没有达到寻见母亲的愿望。当时没有像现代一样的报纸,无从
    在报纸上登广告寻人,那样毫无方向的寻访,确实是十分困难、
    希望异常渺小的事。可是他并不灰心丧志,不达目的不罢休,他
    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深信感应的不虚,他刺了自己身上的鲜血,
    用血写成水忏一部,印施流通,利益大众,并且日日夜夜的持诵
    水忏不辍,祈求佛菩萨的灵感。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有一天,
    他走到陕西同州地方,忽然遇见了母亲,那时他母亲虽已白发苍
    苍,面有皱纹,但容貌还能认识,可是寿昌以前还是七岁的小孩,
    现已长成了大人,他母亲却不认识他了。寿昌亲切的连呼:“妈
    妈!妈妈!”并且高声的说:“我是寿昌,我是寿昌。”他母亲
    哎呀一声说:“我的儿,做梦也没有想到在此与你相见。”母子
    二人,二十多年不见,一旦会面,不禁惊喜交集,喜极而涕,抱
    头痛哭,感动了很多路旁的行人,都驻足而观。朱寿昌把母亲迎
    回家中,尽心孝养,后来他出任“司农少卿”的官职,孝行更笃。
    当时士大夫中,对于朱寿昌的孝行感应,一时传为佳话。(取材
    自《梦溪笔谈》)
    
    
      【湘清按】近代心理学家,也承认有心灵感应的事。但心灵
    感应,并不常见,原因是如果缺乏诚心,就不易获得感应。像这
    件故事中的朱寿昌,刺血书忏,昼夜持诵,万里跋涉,而无退志,
    是何等的精诚!宜乎感应所致,而获母子相会,俗语说:“诚则
    灵。”信然。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