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界参与慈善就是行动
2010-04-12

2010年04月12日 10:11凤凰网华人佛教

佛教是静观的,还是运动的,如果说智慧的修行侧重在静观的话,那么慈悲心与福德的修行落实在行动中,这个在大乘佛教的经源中有校正,在《华岩经普贤行愿品》中有几句话“与贫穷者宁得福造……”,“先身做饮食,先就比饥渴,却与法与人,皆中有刀柄……”这个经文告诉我们佛教徒还可以在战争发生的时候为和平而奔走,下面说“见趋共事者,可以发道心”。在众生的世界中立于众生的种种善心。白天游行人间,所以释迦牟尼佛正是这样将静观与行动统一起来的人格,他的静观是透彻于万法的智慧,他的行动则是任命无外,立即众生的慈悲心。大家对佛教的静观是侧重在万象的,可以从佛教的造象看出来。1996年我在泰国看到一尊佛像是站立的,是在行走的。讲到“行”,人们也容易把佛教的行理解为普通的行,而忽略了佛教的责任。记得赵朴老讲到世界佛教在21世纪的三个趋势,其中有一个是佛教参与社会事务争夺,现在21世纪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无论在自然生态还是人类心灵,还是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日益显现出佛陀所讲的苦谛,都是佛教界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参与、行动地领域。其实这一方面是佛教徒修行的题内之意。另一方面与社会的期待,也可以感受到政府和各界期待着佛教界更多的参与,包括慈善在内的种种公益事业,人们希望更多地听到佛教界的声音,关于各种问题的见解和看法。看到佛教界的身影。所以我觉得在听了上午几位的发言以后,我愿意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理解大德们所做的事,这些僧人讲做就是行动。

佛教徒们在社会关怀、社会行动中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展现佛教的新境界。我们知道在汶川大地震之后,特别是大陆、社会各界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关注社会政府的作用,慈善团体的作用,宗教界的作用,而目前依照大陆界社会团体的立法,在这样的救灾中,一方面大陆的经验也不够,另一方面社会政府给我们的立法,在很多地方可能也需要进一步探索,进一步地去修改地地方有很多。小政府大社会,这个是我们发展的趋势,但是大社会怎么大法?这种探索既需要立法部门的关注,更需要社会各界包括佛教界在内大胆地探索。佛教界通过自己的实际作为能让社会各界和政府知道我们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然后进一步谋得在未来的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中更大的平台,更宽广地空间。这是在法律法规NGO相关中,宗教可以起推动作用。佛教界也可以在不断地关怀和爱心中展现境界,我们知道佛教政法也教政法和正政法,佛陀的教政法是需要在无尽地时间和空间中,在实践中被不断地诠释、激活、还原,实际上它展现了佛教实践无穷无尽地形式。所以佛法的教理在每个时代需要实践来还原它,这个也是需要行动的,在正政法中,我们在慈善公益事业中,会不断修正关于佛教传统的认识,拓展我们对修正的理解。像慈善公益中的行动是感性的,是直接的,是与公众在现场直接接触的,所以这样的情景下,我们对佛陀教理的认识和理解将会特别深入。同时我们也会不断地修正来自于传统佛教关于高僧大德的一些形象地期待,特别是汉传佛教中,关于高僧大德这样的形象预设,在今天的社会可能会被突破,所以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佛教在社会关怀和行动中将展现教政法和正政法两方面,从文本上我们了解得比较少的。

在社会的关怀和行动中,佛教的教团模式也将会提高到新的境界,曾经我们有关于僧团佛教和居士佛教在学术界和教界的争论。在慈济的模式中,这些问题都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僧团在这样一个模式中,它居于领导、指导和居于精神后方的位置,以此为中介,连结了很多的佛教徒和社会资源,由此佛教界的价值也将被重新评估和刷新。我们很多佛教国家都可以得到这样的立正。在缅甸我们知道僧团的社会影响很大,他们跟我们介绍说,在过去殖民地时代,僧团曾经为了保护缅甸的传统文化,出家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到乡村去扫盲,去搞教育、传播文化。所以后来缅甸独立以后,僧团才得以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发挥作用的空间。这是我在听了上午几位的发言感受的,我愿意以行动地视野来观察和思考佛教界,特别是大陆佛教界在今天的一个地位奉献给大家,我就讲到这里。谢谢!

来源:凤凰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