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的本质
超越了心智(mind)创造的对立面之后,
你就会成为一座深不可测的湖。
你生命中的外在情境(生命中发生的事情),
就是湖水的表面,
随着周期和季节不同,
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
然而在湖的最深处,永远平静无波。
你就是这整座湖,而不只是湖面,
你与自己内在的最深处相连,
那儿永远是绝对的宁静。
你不会在心理上执著某种特定情形而抗拒改变,
你内在的平安不依附外在状况。
你安住在不变的、永恒的、永生的本体(being)中,
不再依赖诡异多变的外在形相世界提供你圆满或快乐。
你还是可以享受形相的世界,
在其中嬉戏游玩,创造新的形相,
欣赏所有形相之美,但你不须对任何事物产生执著。
如果你没有觉知本体(being),
就无法察觉别人的实相,
因为你还未找到自己的实相。
你的心智(mind)会对其他人的形相有好恶之别,
不仅是他们的身体,也包括他们的心智。
但只有在觉知本体的情况下,
人与人之间才能有真挚的关系。
如果从本体出发,
你会把他人的身体与心智仅仅当作一个屏幕(它本来就是),
在这屏幕之后,你可以感受到他们真正的实相,
就像你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一样
因此,
面对其他人的痛苦或无意识的行为时,
你可以保持临在,
并于本体连接,
因而能看穿他们的形相,
并透过自己的本体,
感受到他人光亮和纯净的本体
在本体的层次,
所有受苦都被视为幻相。
受苦时因为认同形相而起。
疗愈的奇迹
有时会经由这样的领悟发生
--经由唤醒他人内在的本体意识
--如果他们准备好的话。
慈悲就是觉知你与众生之间那份深深的联结。
下一次你再说
“我跟这人没有一点共通之处”时,
要记得你们其实有很多共同点:
几年之后--也许是两年,
也许是七十年,
没什么差别--你们俩都会化为枯骨,
然后是一钵黄土,
最后灰飞烟灭。
这是一份清醒且谦卑的领悟,
没有丝毫可骄傲之处。
这是一个负面思想吗?
不,这是一个事实。
为何你对它视而不见。
在这个意义上,
你和众生之间是完全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