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特重视侠义,虽然时代变迁,但现在中国人的心性中还残存着侠的成份,只是这种成份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正越来越少。
司马迁的史记中特地为侠客大书特书,来了篇游侠列传,以示重视,这也是中国才会有的事吧。
在《游侠列传》里司马迁记载了汉朝初年几位布衣侠客的简要事迹,比如下面这段是朱家的事迹之一:
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将军,刘邦打败项羽后,对季布也是旧仇难忘,于是下命令通缉季布,能抓住季布的,赏千金,敢收留季布的,诛连九族!季布只好东躲西藏,好不狼狈。最后无奈投奔到朱家。朱家非但收留了他,还冒死托人向刘邦进言,陈说利害关系,希望能放季布一条生路。终于打动了刘邦,这位平民皇帝下令赦免的季布,并且拜他为官。而朱家则从此离开了季布,并且终生再也没有与他见面。
为解脱他人危难而不顾自己安危,助人而不望报,朱家所显示的正是侠者的风范。
侠与义是分不开的,要不怎么有个词说侠义呢,侠就是不顾自己利与害,挺身去做符合道义的事;同时,侠又是与勇分不开的,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要做侠客,轻生死,重去就,没有点勇气当然是不行的。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单是这些俗语就可以证明侠义在中国是深入人心的。
但是,遗憾的是,现在的中国人,正在失去侠义的精神。
你看,某地一个歹徒抢劫一辆公交车,而一车的乘客竟然无人敢反抗;某市在大街上发生了劫案,被害人高呼救命,可是旁边路人一声,纷纷仓皇逃去。甚者,听说两流氓到某学校宿舍,公然强奸一女同学,同寝室其他人竞无人制止无人报警……
这只是所谓的“见义勇为”,是侠的一种表现之一,但现在是事不关己,谁会冒着危险去帮助一个陌生人?一叶落而天下知秋,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侠的衰落。
虽然现在社会上大力提倡见义勇为的精神,但是真会有效果吗?我中持悲观的态度的。每一种事物都有他的本源,中华文化侧重于义,西方文化侧重于利。重于义的文化才能生长出侠的果实。而今严重的问题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走下坡路,一切正在向西方文化演变。当人与人之间变得以利益为准绳,以金钱为信仰的时候,当人情味越来越淡薄的时候,在这样的土壤里,侠义的衰亡不过是个必然的结局。
尽管现在的中国还没有彻底丧失侠的精神,但这仿佛只是古老文明的余波,假如社会照眼前这个趋势走下去,侠义的彻底消亡,仅只是时间的问题,其实,与一百年前的中国人相比,现代人失去了太多的品格,又岂止是侠义呢?
唉,哀哉中国,哀哉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