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欲的来源
2010-01-21

贪欲的来源

    如果你发现跟你做生意的比较少,身边没人,就是你算计别人了,时间长了,人家明白了,不找你了,这就是不平等的交换!交换的基础是平等。所以不要整天算计别人!!心中不要充满贪念,老想占别人的便宜,更不能存心坑蒙拐骗别人,但是这些饥饿般的贪婪心企图心是从何来的呢?贪欲有三种之多;然此三种贪欲,从何处而生呢?一、从妙境生;二、从爱想中生;三、从我见中生;那么要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呢?要用「不净观」,来观想、来对治。而瞋也有三种:一、从恚生;二、从逆境中生;三,从过去随眠中生。一般来说,我们遇到逆境之时,就容易生起瞋恨想,因此应该以「慈悲心」来对治。另外,愚痴亦有三种:一、从无明生;二、从身见中生;三、从疑心中生。由于我们凡夫有很多的疑心,所以在《中观论疏》里说,要用「因缘观」来对治。因缘观即是四谛与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又名「正见」;四谛即「苦、集、灭、道」,这都是破种种的邪见,显示种种的正见;如果能破邪见显正见,我们便不愚痴、不执迷不悟了。

    我们都知道,所谓「种善因,得善果」,又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念佛就是种因,就是洒种子;把种子洒下去,将来便能开花结果,如果我们能明白这个道理,一切逆境便能逢凶化吉,一切灾难都会袪除,便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幸福不但是将来能往生极乐世界,我们活在当下也要幸福;只要我们当下幸福,便能从佛法中得到最大的妙用,这是我们学佛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经常说:「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我们每觉悟一点,烦恼就会减轻一些;《六祖坛经.机缘品》亦谓:「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我们悟道之前,心随境转;悟道之后,境随心转;心随境转的时候,我们就是凡夫;境随心转的时候,我们就是佛。心随境转的时候,就我们不能自我作主,但如果能把外境界转化,我们当下就是如来。因此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转化外在的环境,而不是倒过来被外在的环境所驱使、所束缚。唯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解脱之后,当六根面对色、声、香、味、触、法,或名闻利养的时候,都能不为所动、都不会动摇;面对五欲六尘,都能舍弃、都能放下;能放下,才能安乐、自在。而且不但自己安乐、自在,更要影响身边的人,都能安乐、自在。

    如果我们真的拥有很多财富,应该怎么办呢?除了用于基本生活所需之外,我们要多行善业、广作布施;唯有布施的功德,才能种下来生富有的福田,我们经常就「舍得、舍得」,要舍才能够得;我们越是布施,将来所得就会越多,因为布施是富贵的因。相反地,悭贪就是贫穷乃至三涂的因。因此,为了种因积福、离苦得乐,我们不但要供佛、供法、供僧,还要皈依三宝、广作布施,更要精进念佛;唯有念佛,才是真正了生脱死的法门,也是袪除贪欲的妙方。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就能够把我们所有的妄想、贪欲,乃至种种烦恼覆盖、降伏;透过佛号,慢慢就会把我们的念头净化,所谓「念佛一声,能灭八十忆劫生死重罪」,一句佛号已经包含了三藏十二部、已经具足了戒、定、慧;所谓「忆佛念佛,将来必定成佛」,如果,我们都想将来成佛的话,就要放下贪欲、放下瞋恚、放下愚痴,一心念佛;精进不懈,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一部《阿弥陀经》,一生定成就,成佛度众生。求佛不如念佛,念佛不如做佛,然念佛乃为成佛!广集福德资粮之道,七日佛七虽已过,善根资粮当长存!并会随之句句弥陀名号持续增上,待诸因缘圆满之时,便是花开见佛之日!成佛之道已然始于足下,又何愁成佛之路遥远无期!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