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欲的来源
如果你发现跟你做生意的比较少,身边没人,就是你算计别人了,时间长了,人家明白了,不找你了,这就是不平等的交换!交换的基础是平等。所以不要整天算计别人!!心中不要充满贪念,老想占别人的便宜,更不能存心坑蒙拐骗别人,但是这些饥饿般的贪婪心企图心是从何来的呢?贪欲有三种之多;然此三种贪欲,从何处而生呢?一、从妙境生;二、从爱想中生;三、从我见中生;那么要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呢?要用「不净观」,来观想、来对治。而瞋也有三种:一、从恚生;二、从逆境中生;三,从过去随眠中生。一般来说,我们遇到逆境之时,就容易生起瞋恨想,因此应该以「慈悲心」来对治。另外,愚痴亦有三种:一、从无明生;二、从身见中生;三、从疑心中生。由于我们凡夫有很多的疑心,所以在《中观论疏》里说,要用「因缘观」来对治。因缘观即是四谛与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又名「正见」;四谛即「苦、集、灭、道」,这都是破种种的邪见,显示种种的正见;如果能破邪见显正见,我们便不愚痴、不执迷不悟了。
我们都知道,所谓「种善因,得善果」,又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念佛就是种因,就是洒种子;把种子洒下去,将来便能开花结果,如果我们能明白这个道理,一切逆境便能逢凶化吉,一切灾难都会袪除,便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幸福不但是将来能往生极乐世界,我们活在当下也要幸福;只要我们当下幸福,便能从佛法中得到最大的妙用,这是我们学佛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经常说:「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我们每觉悟一点,烦恼就会减轻一些;《六祖坛经.机缘品》亦谓:「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我们悟道之前,心随境转;悟道之后,境随心转;心随境转的时候,我们就是凡夫;境随心转的时候,我们就是佛。心随境转的时候,就我们不能自我作主,但如果能把外境界转化,我们当下就是如来。因此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转化外在的环境,而不是倒过来被外在的环境所驱使、所束缚。唯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解脱之后,当六根面对色、声、香、味、触、法,或名闻利养的时候,都能不为所动、都不会动摇;面对五欲六尘,都能舍弃、都能放下;能放下,才能安乐、自在。而且不但自己安乐、自在,更要影响身边的人,都能安乐、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