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洋节是该炮轰还是笑纳?
2009-12-18 08:23:13千龙网
圣诞节临近,大街小巷节日气氛越来越浓,到处喜气洋洋,这个来自西方的洋节日似乎越来越深入中国人的心中。针对越来越多的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热衷于过圣诞节,前两年曾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十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活动发起人王达山表示,要通过此联署“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一时间,报纸电视网络沸沸洋洋争得面红耳亦,互不相让,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也大有人才,那么国人到底该不该过圣诞节呢?
众所诸知,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12月25日)。从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于我国过春节。
自中国改革开放敞开国门,国内外的交流越来越多,大量国外的东西涌入国内,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文化的,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就是如此。近年国人过圣诞可谓是有模有样,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年轻人,更是趋之若骛,节日气氛浓得化不开,每到平安夜,年轻人呼朋唤友,情人恋人们更是成双成对,挤进教堂一片祈诚向“耶稣”。
名校博士们的联署“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却实实在在给了我们当头一闷棍,打得我们半天也没回过神来。唉,这博士们也真是,忙碌了一年咱也难得高兴快乐一回,终于逮着一个节日可以过过,竟然一不小心可能背上“不爱国”的骂名,博士就是博士,想问题就是有深度。既然提也提出来了,还真得好好考虑考虑这个问题。
其实博士们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国人的秉性一贯爱跟风而上,有时还真是有点“崇洋媚外”的那么点味道。不是吗?从最早的“洋火”、“洋伞”到现在的“洋车”“洋餐(肯德鸡、麦当劳之类)”,可谓是“洋”“洋”大观,就连中国自已的东西,咱也得起个洋名字,一时间洋名满处飞,有时还真弄不清是“洋”是“土”。你可能要说,这可是为了与国际接轨,但咱自已的名字就真的见不得人不能与国际接轨吗,我看不见得,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还多的中国,消费市场可是块肥肉,可也没看西方与咱们接接轨,这可有点怪。就算如此,咱音乐界可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人说音乐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按理说,也用不着正宗的中文歌词外文占了一大半,也搞不懂到底是中文歌还是外文歌,唉,反正现在是流行“糊涂的爱”,呜呼。
不过反过来一想,博士们似乎又有点过虑了。其实国人也就是爱跟跟风,有时还真没怎么往心里去,也没想到“文化扩张”那个深度,本来年轻人就爱找乐,有现成的节日那有不过的道理?有时还变着法“创造“节日过呢,比如光棍节。当然国人就是这样,什么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得”有模有样”、“轰轰烈烈”,这搁在做本土事上值得大加赞颂,但对泊来品如此执著就难免会让人有一丝丝的担忧,特别是现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似乎越过越不重视越过越没味道,能没有危机感吗?所以也要理解博士们的一番苦心,作为大国的年轻人,当然应该要有忧患和责任意识。
圣诞还是那个圣诞,该过咱还得过,毕竟圣诞老人还是真诚、友好、善良的,他带给我们祥和美好的祝福,带给孩子们对美好的憧憬!我们提倡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糟粕坚决抵制,精华敞开接纳,这才是大国的国民特别是年轻人应该有的胸怀与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