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被上市 噱头实为炒作
2009-12-18 经网
少林寺,日趋商业化,有些无奈。但这两天的一则传闻——“少林寺被上市”,河南登封秘密运作少林寺2011年上市,说的有板有眼,又把少林寺推到风口浪尖上。幸好,今天下午,登封市政府及时发表声明,称少林寺“被”上市,纯属失实报道。其实,此传闻也不是一两天了。如果少林寺真的“被”上市了,少林寺就不是少林寺了,一提少林寺就是股价多少,利润多少等等。什么习武修身健体,什么济世救人,什么四大皆空,都比不过金钱的魅力。
提到少林寺,现在大家好多都忽略了其本质,佛教与武德。释永信,是一位大师,不仅在佛教,在商界,他也一定很出色。但是,我想他应该明白,少林寺不是谁的,不是用钱来衡量的。少林寺不是吸财的工具,少林寺传承的是武德、还有济世慈悲的胸怀。如果,现在成了商业的代名词,少林寺将一文不值。没有内涵的东西,再出名,也是枉然。
不可否认,和尚也需要吃饭生活,寺庙也需要资金修缮维护,这些都需要钱。但是因为如此,就想方设法去圈钱。而忽略了修行与清静,这样的寺庙与佛又有多少关系呢。就像今年3月20日开始的法门寺事件,当地政府要“围寺圈钱”,而法门寺的和尚因为侧门车道也被高墙围堵,一怒之下,把墙拆掉。之后,当地开发商略有妥协,承诺不在寺院侧门车道拉围墙,其他照旧。此事件才平息。
现在国家一切都是为了经济发展开路,文化遗产,老祖宗留下的当然是几辈子都吃不完的不动产。为了经济,能开发的就开发。佛教圣地,建起丑陋的高墙,以此增加当地的收入。有些,无可厚非,但是如果都是这样,中国的文化还怎样传承。开完08年北京的奥运会,其实,在国外媒体的眼里,中国的文化就是篆刻印章。一个印章能代表中国的文化吗?中国儒家、道家的博大精深文化,能用一个印章就可以代表吗?
文化,不是噱头,政府不能只当它是摇钱树,我们更重要的使命是把它传承给下一代或者下下代。看看现在的中国,深圳学欧美,内地学深圳,其实都很失败。北京还是北京吗?为了商业建筑,老建筑,拆了有就拆了,只因它太旧了。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什么文化遗产呀,只要挡经济的路,就得为经济让路。我们若还是这样发展,尤其是咱们传统的精髓,夹杂西方的价值观,我们的思维只能更加的混沌。
少林寺上市,不过是炒作,只是我们大家都被炒作的人给涮了一把,包括媒体。就像刘谦,自学成才,最近却凭空多了个师弟,这个师弟高明,一炒作,自己出名了,刘谦却像多了个不懂事的儿子一样麻烦。而现在,又有人给我们无聊的生活加点料,我们也当多了个儿子,没事给我们找点话题解闷了,真是不胜感激。话虽刻薄,但也是他自找的。
附:
登封市人民政府在声明如下:
一、登封市人民政府与港中旅集团(在港中资企业)就嵩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旅游合作的有关事宜,正在洽谈协商,尚未签订正式合作协议。
二、双方合作的范围不会将少林景区、嵩阳景区和中岳景区内现有16处18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少林寺等文化遗产纳入合资公司进行经营。
三、双方合作将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
四、有关“少林寺上市、贱卖国有资产”等消息,纯属失实报道。
2009年12月17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