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等级制。
所谓的天尊地卑、男尊女卑、君尊臣卑。
所谓的上智下愚、上尊下卑等等
所谓的圣人、君子、小人、野人、愚民、禽兽等等,这就是把人划成不同的等级,然后分而治之。
中国人经常说:西方也有等级,为什么中国等级制度就是祸害呢?
这是因为西方人不象中国人搞尊卑观。圣经里描述了妓女帮助犹太民族,耶稣把通奸的女人无罪释放,表示了信仰耶稣的西方人不会搞什么男尊女卑,更不会去扼杀女婴。
2. 家长制或一王制
民主一词最早见于儒家的典籍《书.多方》(约公元前1020年),其一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又曰:“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这里的“民主”,指的是君王成汤。春秋时代,词意更明确:“能用善人,民之主也。”
“民之主”是为民作主;是“主宰人民”,就是君主专制嘛!西方的“民主”是“民为主”,“民为主”是人民自己作主;是“人民主宰”。
皇帝也称为王天子,古书云:“王,天下所归往也”;“王者尊,故称天子”;“君天下曰天子”。用天子称呼皇帝,既表达了君权至上,又显明了普天之下要服从一人的统治。
《礼记.坊记》记载,“子云: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遵无二上,示民有君臣之别也”。天子既然“家”天下,而“家无二主”,自然是“民无二王”而“定于一尊”了。
儒家的目的一开始就是而且一直都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孟子.万章上》“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太阳成了君主的象征。孔子的“天命观”宣扬“天无二日”,天确实只有一个太阳,但这只是太阳系中的情形,怎能轻易断定别的星系没有二个太阳呢?天无二日,应用到人类社会中,就是国无二君[西方古代国家都是二王、三王甚至元老院或公民大会当家作主],“天意”只能由一个人来代表。这就根本上扼杀了分权民主制度诞生的可能。
《礼记.文王世子》记录:“仲尼曰:昔者周公摄政,……抗世子之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这是“臣为君死”之意,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三纲五常”。一切围绕君来转,“朕意即天意”,一切以君上的是非为是非,一切以君上的好恶为好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了。
3. 谎言制
儒教是一个设计精致的愚民工具。梁启超指出,中国几千年政治,无非愚民、柔民、涣民、驯民之术,无非“遂使举国皆盲瞽之态,尽人皆妾妇之容”(《中国积弱溯源论》)。
每个独裁者都要在愚民上花很大的精力,统治者愚民的手段有千万种,但其本质却只有两个字:欺骗!为此,他要编造出所谓的“理论”(披上“科学”外衣),操纵宣传机器,用“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手段,一步步地把谎言变成深入人心的“真理”。皇帝利用儒教让别人做君子[雷锋似的螺丝钉],自己做小人[风流人物]。
孔子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里没有一个“真”字,更谈不上追求真理、追求自由了。儒家的“智”在中国演变为鬼计、权谋,“信”被牺牲。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君子坚守正道而不拘泥于信用)(《论语.卫灵公》)。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高尚的人,说出的话没必要守信,所办的事没必要有结果,只要符合道义就行了)(《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君子不亮(同谅),恶乎执”(君子不守信用,认真固执是不好的)(《孟子·告子下》)!
哦!原来孔孟的诚信是针对百姓、小人说的,君子、大人是没必要遵守的,谁遵守,谁就成了“硁硁”的小人了,就不是君子了。这种针对百姓、小人的诚信,是奴才的诚信。的确,如果百姓、小人们不诚信,不老实,统治起来不就太困难了吗?
儒教的祖师爷孔丘就是一个说谎话、假话、篡改历史的大师。周朝流传下来的《诗》本有三千多篇,到了孔丘手中,他将其中绝大部分不符合自己观点的诗都给删了,仅仅保留了一个零头——305首符合其教义的诗作为儒教的教材,成为儒教的“五经”之一。
孔丘编《春秋》“笔则笔,削则削”极尽其篡改、歪曲历史之能事。“以一字为褒贬”,拿历史作工具,处处宣扬儒家思想。孔子编写《春秋》时有个原则就是“避讳”,即“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避讳就是为别人隐瞒丑事,为别人而说谎。由于倡导避讳,中国文化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撒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