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入心性就是开悟
2009-11-16

大慧宗杲禅师:参话头 悟入心性就是开悟
2009年11月16日  摘自《禅机妙悟》



     宗杲(1089—1163年)南宋僧人。俗姓奚,号妙喜。宣州宁国(今属安徽省)人。十二岁即投慧云院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

     他先后投师学法,未见长进。后准备投临济宗僧人圆悟克勤。当时圆悟住成都昭觉寺,宗杲犹疑不定,后听说圆悟奉诏迁住汴京天宁寺,宗杲高兴地说:“这不正是上天把这位长者送到我跟前吗!”于是径往天宁寺。有一天正好圆悟与众僧答问。圆悟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答:“东山水上行。”圆悟说:“天宁即不然,只向他道薰风自南来,殿角生微凉。”宗杲很受启发。圆悟说:“也不易,你到这田地,但可惜死了不能活。不疑言句,是为大病,岂不见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醒,欺君不得,须要信有这些道理。”于是让宗杲居住在“择木堂”,充当不专管杂务的侍者,每天都出入于圆悟的禅房。一天圆悟与客人吃饭时,宗杲不觉也举起筷子吃起来,但饭菜却撒了一地,圆悟笑道:“这汉子参黄杨木禅,倒缩了也!”宗杲也说:“如狗舔热油铛。吃不着却烫坏了嘴。”后来圆悟与客谈起“有句无句,如藤依树’的事。宗杲便问:“听说师父当时在五祖面前曾问起这句话,不知五祖说了些什么。”圆悟笑而不答。宗杲说:“当年师父既然在大庭广众间发问,现在当着众人说说又有什么关系呢?”圆悟不得已地说:“我问五祖,‘有句无句,如藤依树”到底什么含意?五祖说;‘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又问:‘树倒藤枯时又怎样呢?’答:相随来也。’”宗杲当下释然大悟。圆悟遂将所著《临济正宗记》交付与他,不久圆悟返蜀,宗杲不愿抛头露面,没有随师父前往,而盖间草房居住。

     绍兴七年(1137年)住径山。一天,圆悟“迁化”(圆寂)的消息传来。有两个僧人就此事对答。一僧问,“迁化向什么地方去?”一僧答:“东村作驴,西村作马。”又问:“什么含意?”答:“要骑便骑,要下便下。若是在径山则不然,若有僧问圆悟大师迁化向何处,那就说他下到‘大阿鼻地狱’;若问这意味着什么,就回答说他去到该处,饿了啃洋铜,渴了喝铁汁;问有人救得了他吗,答无人救得了;问为什么救不了,答这是他老人家的家常茶饭。”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宗杲因对奸相奏桧不满而被褫夺衣牒(即开除僧籍)。先充军至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宗杲问心无愧,十分超脱,在此期间集最先师语录公案为《正法眼藏》六卷。后迁往梅州(今广东省梅县)。十五年后遇赦,恢复衣牒。之后再住径山,因之世称“径山宗杲”。宋孝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赐号“大慧禅师”,翌年八月九日临终前,弟子请他遗偈,他挥笔疾书,“生也这么,死也这么,有偈无偈,是什么热!”卒年七十有五。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