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女儿:关于儒释道
2009-11-09

写给女儿:关于儒释道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11-09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赵卓平

  儒家有“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这个子思就是《中庸》的作者;《大学》呢,是孔子的学生、子思的老师曾子写的。所以,你看,这“四书”,说到底,就是一本孔学。《论语》和《孟子》你要看一下,中华书局杨伯峻译注本比较权威。至于《大学》和《中庸》,文字干巴得很,我不喜欢,你不看也罢。《大学》是一篇关于“平天下”的论文,算不得一本书,况且你大约也不会有“平天下”的抱负。《中庸》也不长。这两本干巴的书,如果说有什么精华,那就是书里有两个词值得妈妈推荐给你——“慎独”和“中庸”。你不必看那些古人绕来绕去的文言论述,妈妈用两句话来解释这两个词:所谓“慎独”,就是你独处的时候要“慎”,不要以为没有人看见就不注重自身的行为和言辞:总之,明处是君子,暗处也应该是自觉的君子;所谓“中庸”,就是喜怒哀乐要有节制,说话做事情要有度;既不能“过”了,也不能“不及”。

  儒家还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除了《诗》,其他的你不必细看,甚至不必看。《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经》,是不能不看的。这是中国文学的起源。

  除了上述儒家学说,先秦诸子中,还有一个学派叫“道家”。

  学界总认为,儒家的学说是“积极”的、“入世”的,而道家,是“消极”的、“出世”的。但我不这么认为。所谓积极,当看人的内心,而不是看人的行为影响。心中有山溪,有流动,有潺潺之音——儒家的人也许会想,这溪水可以供人洗脚(这人也许是君主),如果无人来洗脚,溪水就应当四处奔走寻求人来洗脚的机会;而那游来游去的鱼可以红烧或清炖。他们会让溪水和鱼保持一种“工作状态”,从而体现所谓经世致用的价值。而道家的人呢,见那清澈的水里有鱼儿在游,有的会说“上善若水”,说水不争所以“几于道”;还有的会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尽说一些值得玩味的玄理——这就是儒家和道家的区别。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他的弟子庄子。他们的著作有《道德经》、《庄子》。除了《周易》,这是中国典籍中最早对宇宙进行终极关照的两本书。这是中国哲学的肇始。老子的著名理论是“无为”、“不争”,所谓“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等等,韬光养晦,所以老子的思想似乎适合年纪大点儿的人。而庄子,则要丰富得多。庄子的书,你必须看。看今译本也行。这么说吧,你可以不看孔子,不看老子,但是你要看庄子。

  庄子是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庄子》里的每一个故事,都给你顿悟。他的思想上可揽月、下可捉鳖,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他是哲学的,又是易懂的。你不必真的去辟谷,但是,精神上,看了《庄子》,你会有“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逍遥。那是庄子式的逍遥。这种逍遥,对于性情的滋养就像清泉之于山涧,丁冬绵延,有柔软,有铿锵。

  汉以后,道教盛行,《庄子》也被称做《南华经》。道教是宗教,我对作为宗教的道教不了解,就不说了。

  除了儒家、道家,还有一家也是谈论中国文化不可漏却的,那就是“佛家”。人们习惯将这三家合称为“儒释道”。

  佛家学说是外来学说,个中艰深,妈妈不甚懂。但有一点,佛家学说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比如“前世、今生、来世”之间的轮回说等等,对中国民间的影响非常非常大。

  需要补充的是,曾经有一个阶段妈妈非常迷恋禅宗。禅宗是释家学问的延伸,但是,禅不必绕在一大堆的经文之间,很好看。那些机锋,颇有道家余风。

  坦率地说,年轻人弄禅,易流于风雅和做作,未必真解个中玄妙。我总觉得,这些参透人生大道理的学问,只有到老年的时候,方能真正明白。不过,这也不影响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接触禅。因为,不同的年龄段,自有不同的水中天。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