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浩然居士
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在打倒孔家店后,有人把这句话理解为封建伦理纲常,对孔子大批特批,而孔子也为在二千多年前说的这句话,在二千多年后挨了不少骂。现在看来,封建纲常当然要不得,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依现在进步的眼光看当然荒谬,但是,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句话来说,未尝不可以有另一种解释,比如“责任”。
人不是孤立的,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社会关系,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角色。比如在单位,在领导面前,你是扮演下级的角色,但在下属面前,你又是处于上级的角色,回到家里,在儿子面前,你是父亲,在父亲的面前你又是儿子,在商场你是消费者,在你的顾客面前,你又可能是服务者。不同的时代,社会中存在的关系也不尽相同。孔子只是把当时社会中比较重要的关系拿出来举个例子。我想不妨这样理解:当你处于什么角色时,你就要尽你这个角色应尽的责任。(道德版权所有——http://liangzhi.nease.net)
比如,今天我是你的下级,我就尽好我下级的责任,也许过了一些时候,我成了你的上司,那我就尽我做上司的责任。我是领导,我就要像个领导,如果我是下属,那也要有个下属样。俗话说:“干什么,像什么”。唯有你真正尽到了责任,你才会“像样儿”。有时在家里,我的妻子会说,看你哪像个做父亲的,这话的实际的意思是,你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了吗?同样,我的妻子要看起来像个妻子的样儿,她首先也要尽到妻子的责任。
《中庸》里说的素位而行,也是这个意思,“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我是富人,我就尽富人的责任;我是穷人,我就尽我一个穷人的责任。今天我是领导,也许明天我就下台了,但只要我今天还是领导,我就要尽我一个领导应尽的责任,做好我应当做的事儿。或者说,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当领导,但只要今天我还是一个员工,我就踏踏实实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尽我一个员工应尽的责任。社会在变化,我们的命运也在变化,所以我们所处的关系也常在变化,但不管怎样变,有一样不变:责任不能变。
你拥有什么样的角色,你处于什么样的关系中,这都不是你完全能说的算的,有命的成份在里头。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责任,只有尽到了我们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对家庭、对朋友、对社会、对国家有所贡献,也只有尽责的人,才能为成为能让别人信赖的人,能尽责的人,自会有一个坦荡的人生,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无入而不自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