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人间佛教”圆修世出世法
2009-10-16

提倡“人间佛教”圆修世出世法
2009年10月16日 来源:佛学研究网



  我们佛教以慈悲为根本,发菩提心,其归趣在利他。《法华经》中讲说的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的事迹,应成为我们佛子的榜样。《楞严经》中说的:“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是菩萨利他的行愿,《本生经》里说到菩萨在三大阿僧祗劫中,为度众生,不惜财物,不惜身命,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这对那些只求自利的人来说,应是当头棒喝。

  抗日战争期间,太虚大师从南洋访问归来时说:“南传佛教是小乘,行为是大乘;中国佛教教理是大乘,行为却是小乘”,一语说出了要害。太虚大师是“人间佛教”的最先倡导者,他早在三十年代就提出整顿僧伽制度,兴办僧伽教育,提高僧伽素质,倡导以济世利人为宗旨的“人生佛教”。但由于时代的限制,他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推行。

  1983年12月5日赵朴初居士在中国佛协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报告中指出:在当今的时代,在我们信奉的教义中应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并指出它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广大行愿。佛子们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人间佛教思想是大乘佛教的根本,我们一定要本着“人间佛教”的积极进取精神,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多做功德。

  佛教的修行总是“自利利他”为方便的,我们要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以建立人间极乐。利益人群的世事做好了,也就是给我们的出世事业积累了福慧资粮。佛教是圆融无碍的,它的修习也总是世出世法互资的。例如看起来是专为自度的禅修,在稍有心得之后,我们的智慧就显发出来了,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做入世事业就易于成功;善事办得更多更好,又进一步为我们出世积累了更多的资粮。同样净土宗行人要想生品高增,也要有善根、福德、因缘,故知佛法的世出世法无二无别圆融无碍,学佛者也不应妄生分别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