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2009-09-17

保护和传承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2009年09月17日





    “佛教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对其保护和传承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田青等专家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上表示,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信仰追求、文化艺术及生活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佛教文化在精英文化层面上体现出的是佛法僧三宝,是佛教信仰、教理、经典、组织、制度等等,而在佛教仪轨、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等形态中,则大量体现了具体的、种类繁多、各呈异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田青介绍,在已经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与佛教文化有关的项目有18类41项,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门类。“例如,北京智化寺京音乐至今已传承500多年,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田青说,它不但以“音声佛事”弘法,满足了广大信众最迫切的心灵需要,还忠实地保存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风貌,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变迁提供了典型的生动实例。

    其实,像北京智化寺京音乐这样与佛教文化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很多让人耳熟能详的记忆。例如,济公传说、观音传说、五台山佛乐、天宁寺梵呗唱诵、直孔噶举派音乐、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藏戏、少林功夫、热贡艺术、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藏香制作技艺、贝叶经制作技艺……

    而事实上,在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涉及佛教的项目还有很多。“然而,这对佛教文化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只能算是九牛一毛。”田青认为,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项目可以挖掘、整理、申报,如佛教故事、佛教法事仪轨、佛教医学技术、佛教庙堂建筑及其装饰、佛教造像雕刻艺术等等。

    田青说,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既包括佛教制度、仪轨、艺术等精英文化,也包括广大基层信众日常生活习俗、节庆仪式、传统技艺等民间文化在内的完整而鲜活的文化体系,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只有将它们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整体保护下来,才是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保护。

    不少与会的专家表示,要保护和传承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需要各级政府、佛教界、文化界及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尤其是佛教界对此更应该有积极的行动。而且,只有把包括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各种优秀传统宗教文化都保护起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才是全面、完整和准确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