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4 14:25:10 来源:成都商报
行政官员因犯错误被免职,旋即又履新。这样的吏治路径依赖,毫无创意,却又每每成为新闻,当然也每每被人诟病。
7月29日,时任泸州龙马潭区交通局局长的谢林因两年不交停车费,与负责物管的六旬老汉发生冲突,进而辱骂和殴打后者。8月5日,龙马潭区纪委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其交通局党委书记职务,其交通局长职务也按相关程序被随后拿下。可是不到一周,被免职的前局长又走马上任,于8月10日正式成为泸州市经济开发区管理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此事被曝后,网民热议再起。
网民的议论内容就不转述了,无非是一些痛心、激愤之言。其实,有那么多人关注此事,本身就已说明问题。所以连当地领导也发觉“这事在网上影响太大,必须严格处理并(将谢林)调离交通部门”;谢林本人也“学乖”了,在接受采访时态度非常好,一再表示“服从组织安排”———当然,他服从的不光是被免职的“组织安排”,也包括迅速履新的“组织安排”。
昨天的后续报道上网后,我发现,网民的评论,已经不仅仅是针对谢林了,更多的关注点已转移到泸州市有关方面对谢林的迅速任命这件事上。有条评论被人不断复制粘贴重新发布:“这种人,连最起码的做人的道德都没有,还要继续做官?在美国,这可已经是犯罪了!”
谢林的行为在美国是否算犯罪,我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政治官员的道德要求,肯定是要高过对一般人的道德要求的。停车就要交费,而且要按时交费,不得无理拖欠达两年之久,更不能在自己有过错的情况下还辱骂殴打收费人员,何况那收费人员还是一位花甲老者。这些,如果发生在一个普通人身上,都已经匪夷所思了,遑论政府官员,更遑论还是主管交通的局长?
这里的逻辑其实很简单,你首先要懂得如何做人,然后才能尝试为官。如果你做人的道德很成问题,就不具备做官的起码条件;如果你做了官以后才被发现道德有瑕,那么被免职则是理所当然;风头还没过就又异地履新了,这样的“组织安排”肯定不被民众理解,遭抨击同样是理所当然。当地官员说,谢林“原来在交通局当局长时是正科级领导职务,现在是副科级领导职务,只不过享受正科级待遇;其实这样处理已经是很重的了……”这样的解释貌似合情合理,却在混淆是非,民众当然不依不饶,原因很简单,当事人缺乏起码的为官之德。
有必要引入一个叫做“为官伦理”的概念。伦理和道德常常被相提并论,其实伦理较之道德是更基本的体认,或者说伦理是道德的标准之一。一个官员,如果连起码的做人伦理譬如诚信、尊老等等品质都匮乏,那他如何去管理社会、教化民众?现在早已不是牧民为政讲“法”“术”“势”的远古时代了,即便贵为总统如尼克松者,如果你底线失守,也只能“下课”。
来源:奥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