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背叛文学,不够资格归入世界文学”:德国汉学家、波恩大学教授顾彬(Wolfgang Kubin)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雨涵的采访,再度指责中国当代文学水准低下,不够资格归入世界文学。最近20年来,“中国作家自己背叛了文学,他们为了赚钱而下海之后,放弃了创作”,“他们没有什么思想,语言水平也太低了。另外他们写作都是匆匆忙忙,莫言的《生死疲劳》是40多天之内写完的,另外一部作品是90天写完的,一个德国作家一年才能写出100页来,莫言能在两三个月之内写800页出来,从德国的角度看,他很有问题……”(7月10日《中华读书报》)
对这样的文学批评,我们的文化界似乎并未给予更多的评论,但其中所指中国作家的彻底商业化,表现艺术的低下,以及创作心态的浮躁,联系起来再观照当下的一些中国作家的创作行为,无疑却是切中要害,值得我们的作家、评论家给予足够的重视。
如果我们未能感到这些批评观点对我们的灵魂和道德的刺激和震动的话,看看著名作家王蒙最近的关于当下中国作家及中国文学的一席话,我们的作家该有着怎样的精神、良知和道德的反应呢?王蒙直言不讳地指出:“文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堕落与无耻过。例如,写到了性与亚性器官、娼妓、吸毒与像有些作家说的,引起争议的所谓‘辱骂自己的母亲’。”并重点归纳了当下中国文学的几大病相,一是缺少方向感,形不成主流;二是悲伤、低级之作充斥文坛;三是作家“明星化”。
王蒙如此尖锐批评中国当代文学的观点,使人想到国内文化批评家朱大可所说,“文学的核心价值究竟在哪里?它在人间蒸发了,完全不能支撑作家灵魂的内在超越,作家书写的目标只是基础价值,也就是市场和版税,而不是终极价值,甚至不是中间价值。中国文坛是空心化的,它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垃圾厂”。还有一些作家、评论家批评当代文学,“往死里写脏、写丑,是世界文学奇观”,“现在流行的是越脏、越丑越叫座,反而说深刻啊深刻”。总之,我们现在不少作家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已经严重缺失了文学的审美因素、情感因素和伦理道德因素,严重缺失了文学的“灵魂和智慧”这些核心的文化因子,已经彻底远离了文学的文化底线、伦理道德的底线、审美原则的底线,对此,文学批评家忧虑,读者也困惑。的确,这样的文学,不仅没有资格归入世界文学,也让人相信我们真的“背叛了文学”。
记得十九世纪华兹华斯曾经为英国文学的病态困惑,但他相信人类的心灵的优美和高贵,也深信文学同样应是优美和高贵的,一切影响人的心灵的、伟大和永久的事物具有着一些天生的不能消灭的力量。这样的文学态度,也应该是我们作家的担当,我们文学的希望!(许民彤)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