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民工子女上学仍尴尬
该提案指出,成都市从2004秋季起开始大规模接收农民工子女免借读费入学,两年中,城区公办学校中享受免费政策入学的农民工子女共72900人,政府认可的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收纳农民工子女32117人。但与东部发达城市相比,成都民办民工子弟学校的质量与公办学校差距过大。其原因一方面是投资额小,办学上急功近利;另一方面政府支持力度小,抗风险力脆弱。这造成民间资金进入少,使政府投入压力更大;城市教育体系的“应急”能力不高,难以适应流动人口教育特点。
根据调查,成都市“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农民工子女可能达到1.2万人左右,未来5年将新增6万民工子女,全部安置在公办学校就读根本不可能,因此政府必须大力发展和规范民办民工子弟学校。
建议:政府设定办学准入标准
针对这些现状,民盟成都市委提出建议: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出规范的学校建设标准和审批流程,降低民办学校的办学风险,政府要鼓励大机构、大资金参与农民工子女教育。
其次,对现有40所民办民工子弟学校逐一审查。达到办学标准要求、具备长期办学实力的学校,应加大扶持力度;完全不符合办学规范,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要在妥善安置学生的基础上坚决予以取缔;未达到办学标准要求,但办学较为规范,且短期内无可替代的学校,则主要以和平方式使之逐步消减。
有关部门还要加强教学与财务安全管理中的政府作为,制定《民办民工子弟学校管理暂行规定》,重点是建立实施严格的民办学校财务安全管理和教育质量监控措施,防止在办学硬件、课程开设、教师聘用等方面的“偷工减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