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一女教师无私照顾拾荒老人300多个日夜
2006-04-26
天山网讯(记者南欢欢实习生陈冠文报道)4月24日19时左右,在受到张喜华老师无私关爱的300多个日日夜夜之后,饱经风霜的郭润风老人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郭爷爷走得太突然了,能在他有生之年给他一些温暖,我觉得心里好受些。虽然他无儿无女,但他走的时候我们全家人都在,相信他一定不会孤单!”4月25日上午,双眼红肿的张老师悲痛地说。
2004年12月,张老师第一次遇见郭润风老人,老人正在捡垃圾。她看在眼里,难过在心里。经过一番思想斗争,2005年5月,张老师为老人租了一间房子,开始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
张老师说,郭润风老人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今年的4月19日开始饭量锐减,头脑也不清醒了。24日一大早,她来到老人的住处,给老人准备早饭。“我买了牛奶和鸡蛋,尽管身体很不舒服,老人还是坚持自己吃不让我喂。还不停地说他很好,让我别耽误工作来看他,其实我知道他是怕麻烦我。”说到这里,张老师的眼泪流了下来。
“当天下午18时左右,老人吃了一碗馄饨,还喝了一杯西瓜汁。为了方便老人吃东西,我想买一个奶瓶,没想到出门还不到5分钟,我的侄女就打来电话说老人不行了。”说到这里,张老师的眼泪又一次流了下来。
张老师心急如焚地赶回来,老人还一息尚存,他挣扎着握住张老师的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在家人的帮助下,张老师含着泪给老人穿上了寿衣。
乌鲁木齐市八一街道办国道社区赵佩英书记及时与沙区民政局取得联系,当晚11时30分左右将郭润风老人的遗体运至乌鲁木齐市殡仪馆。
编后:看到这里,笔者的心里只有感动。践行“八荣八耻”,就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照顾一名素不相识的拾荒老人,一天我们都可以做到,或许两三天也可以,但是,300多个日日夜夜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
老人安详地离开了,握着亲人的手,他的心中没有遗憾。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