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校内用手机该不该“以摔代管”
2006-04-18


 
  原始新闻

  邯郸市某中学做出“学生在校园内禁止使用手机”的规定,凡使用手机被校方发现的,立即予以没收并当场摔坏,同时给予学生家长以相应补偿。据校方说,摔了5个手机,效果很好。
 
  孟母想必会四迁

  傅淞巍

  “一旦发现学生用手机将当场摔坏”,河北邯郸某中学这一新校规甫一出台,即以“违规必摔”“二次违规即开除”的严厉执行方式,树立了新规的权威地位。但这一威慑一校学生的新规在奏效并取得众多家长赞同的同时,其自身的合理、合法性却首先应该受到公众的考问。

  可以确认,学生在学校滥用手机,有玩游戏牵扯精力、传播黄段子污染心灵、通过手机作弊等诸多弊端,而邯郸这所中学的思维,却否认了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合理交流的可能,将学生使用手机与滥用手机直接画上等号,其粗暴过激的思维,与教育者应有的慎重和理性相去甚远。

  即使根据该校实情确认,学生用手机弊多利少,也完全可以与家长密切配合,比如规定上课必须关机、取消游戏功能、控制话费与短信数量等手段,施以积极的引导。然而该校却偏偏采取了当场摔手机并给家长赔付的笨拙方式,既增加了教育成本,又涉嫌侵害了学生的财产权。

  更为有害的是,该校通过这一惩罚式教育,将暴力教育堂而皇之地引入校园。于是通过校方的当场示范、表演,这一令校方痛快、学生受辱的暴力教育手段,必将植入学生的意识中,并借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规律、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段,被部分学生复制,将得之于校方的,对待他人的粗暴、过激、侮辱的发泄方式施加于相关人士,结果可想而知,难免将造成其信任危机、人际危机、家庭危机、事业危机等惨重代价。

  而在两千多年前,孟母为子成才而三迁其家。其中一次即因邻居为屠户,忧心孟子效仿邻居简单粗暴的行为而迁居。试想,假如孟子进入邯郸这所学校,孟母获悉该校为制止学生用手机而采取如此粗暴的教育方式后,想必又会四迁其家为孟子换校就学了。

  摔手机用心良苦

  杨 帆

  抛开对错不说,我认为学校的做法无可厚非。记得有首歌唱得好,“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没错,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安心学习,为了孩子心无旁骛,为了孩子成龙成凤。

  很明显,学校的做法与家长的期望是完全一致的。

  你注意到了吗:当孩子走进校园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表达一个意思,请老师严格要求孩子。经典表白是:“老师,您就把他当做您自己的孩子,该狠就狠点儿,肯定没错儿!”于是老师们便和学校一样遵从了家长们的意思,奉行严厉无罪的教育原则。

  作为一个对学生负责的老师,必然需要严格甚至严厉的管理,矫枉难免过正,只要“度”还在可以容忍和理解的范围内。学校中的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都处在逐渐形成的阶段,他们对外来的诱惑缺乏足够的免疫力,如果不加以限制和引导,后果往往是追悔莫及的。

  如果有谁还认为限制学生用手机是错的,那么只要看看孩子的手机就会发现,玩游戏、谈恋爱、黄段子……这些诱惑与学习在拔河,而看似很苦的学习很容易败给这些“致命”诱惑。而学生的职责就是学习。

  而如果你发现为方便联系孩子的手机有时变成作弊的工具,那么就更会支持校方的举措了。

  还要说的是,学校在采取这一严厉措施时用心可谓良苦,考虑得相当周全。在摔掉学生的手机后,还会根据其品牌、价格和使用情况给予经济赔偿,并人性化地规定在第二次发现同一学生继续使用手机才予以开除。如果学校有100人使用手机,平均每台手机1000元,学校将担负多少这样的损失?这个经济账校方都算在自己脑袋上,还有什么不可以理解的。

  不损失什么,孩子又接受了严格管理,有什么不妥呢?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