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真相——“艺术调理”治疗师王春红老师访谈(中/图)
2006-04-18

(”公益中国” 严彬 丁越)

D故事·帮智障儿童寻找那扇窗(组图)

 

〓 探秘“艺术调理”

公益中国:“艺术”与“调理”,一个抽象,一个具体,在您的想法里,它们是一个什么关系?您更偏重于哪一个?

王春红老师:“艺术调理”是一种非常应用的思维状况,它们是一个融合的概念。它能够使人获得思维和认知的能力,一种全方位的思维和认知方法。从这方面讲,“艺术”和“调理”是互相结合的。我们通过这样的结合,将艺术生活化,将一种“自我”的东西,扩展为一个群体的认知。它并不是将“自我”以外的东西,强加到一个人身上,而是将一个人内在的东西,他的艺术天赋,给挖掘出来,让他充分认知到自己的能力。从这方面来说,二者我哪边都不偏重,在这里,它们是一个整体。

公益中国:能不能这样说,您是将高于生活的艺术,还原给生活?

王春红老师:不是这样的。从外表看来好象是这样一回事,而实际上不是的。我们是要将一个人原本具有的艺术的思维的进程和调控能力给调动出来,让他能够充分地认知自我。艺术的东西不是形式的东西,而是一种更加完美的思维;它是一种更加切合实际的思维方法和制作方法。所以应该说,艺术和生活是相通的,我们要将生活给艺术化,也要让艺术生活化,这是一个认知和用艺术的方法来补充的过程。


〓 “后后现代”以及其他

公益中国:“后后现代舞蹈”我是第一次接触,您能谈谈,“后后现代”是种什么样的理念或者是潮流?

王春红老师:“后后现代”是我的老师在了解到我的研究后向我传达的这样一个理念,它是一种研究解决方法的方法。比如说,我所做的工作,像我现在排的《寒窑》这一个心理剧,我所选择的舞蹈演员,首先就是要带着问题来的,如果没有问题,我可以说,他不要来。通过参与这个舞蹈,我们至少可以解决参与者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后后现代”的表现,是有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公益中国:您觉得,它与“现代”、“后现代”有什么关系?

王春红老师:可以这样解释。“现代”主义,是呈现一堆的问题;“后现代”主义呢,是对“现代”的解构,绕到问题的背后去,分析问题;而“后后现代”,则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我碰到的一个人,我们谈起“后后现代”,他听我解释以后恍然大悟,对我说,他懂了。他说,“现代”、“后现代”、“后后现代”就像“老百姓”、“人代会”、“人大代表”之间的关系,老百姓有一堆问题,人代会就分析问题,而解决问题,就由我们的人大代表来完成——这个也很有趣。


〓 “第三届北京大山子艺术节”

公益中国:今年五月份,“天赋园”将举办第三届“第三届北京大山子艺术节”。请您简单谈谈这个艺术节。

王春红老师: “第三届北京大山子艺术节”将在今年五月初举行,这一届的主题是“北京/背景”,强调北京作为一个特殊城市在特定时期内可镌入经典的发酵性都市力量与影响。现代舞、后后现代舞蹈、空间舞蹈、特别节目四个主要的项目,国际化的创编格局,更体现了大山子艺术节开放、包容等特点,也形成了中国当代舞蹈先锋性、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
5月1—2日将上演室内舞台剧《寒窑》(Cool Cave),将一个古老的中国爱情故事,重新演绎。演员与观众交流是这个舞台剧的重要特性,这部后后现代风格的心理剧,把舞蹈和戏剧语意巧妙结合,将表演和心理调理治疗合二为一。这必将为我们的艺术节带来一个全新的舞台艺术创作理念和生命价值的深刻体验。《寒窑》的演出地点是南门空间。
5月6日将在东京画廊上演特别节目《天赋God-Gifted》。《天赋God-Gifted》是一部集舞蹈、绘画、展示于一体的作品,演员组成是一些特殊人士,这个作品通过多维乐舞训练,将他们的绘画天赋在现场调动出来。现场观众也可参与其中,共同创造出非凡的舞蹈和绘画作品。
5月20日是后后现代舞蹈《天与地Heaven & Earth》,13个人穿在一张黑色的布里舞动,与路过的各种背景相融合;如同天和地的关系,每个人的微小变化,都会使整体变化。13个人参与,体味群体协作的能量。
另外,本次艺术节还将收纳与北京/背景相关的现代舞、当代舞蹈作品。


 

联接:艺术的真相——“艺术调理”治疗师王春红老师访谈(上/图)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