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握住了周总理温暖的双手
2006-04-18
  编者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建设百废待兴,急需大批量天然橡胶。当时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天然橡胶就属于禁运物资。为此,1951年,党中央政务院作出“一定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的战略决策,周恩来总理委托叶剑英同志主持具体工作,力争实现新中国的橡胶自给。其时,海南的橡胶实际年总产量只有可怜的几十吨。从那时起,大批原四野官兵、民工、知识分子、支边青年和归国华侨响应祖国号召,相继来到海南垦荒创业。

  经过几年的拼搏,海南的橡胶事业有了长足发展。1960年2月,周总理首次来琼视察了南滨、西联等4个农场,看望了一批胶工,其中就有当年从马来西亚归来的割胶能手郑红芬。

  虽然时光已流逝了46年,但74岁的郑红芬,至今仍然忘不了1960年2月9日那天清早的幸福时光。那一天,他紧握住敬爱的周总理那温暖的双手,还与总理合了影。总理语重心长地嘱咐大家,种橡胶不容易,要好好爱护、好好管理,多产胶。

  接到不寻常的割胶任务

  郑红芬还清晰记得,清早胶园里那正从草尖滴淌着的露珠,如同晨曦里闪光的珍珠。那天一大早,在西联农场白南队当割胶辅导员的郑红芬接到场部通知,说是有中央首长来,让他准备好给首长表演割胶。割胶可是他的拿手好戏,当年才28岁的郑红芬在马来西亚时从十来岁起就会割胶,是远近闻名的“割胶大师”。平时有需要,都由他表演割胶,次数多了他也早就习以为常了。

  同往常一样,郑红芬戴上草兜帽,将磨得锋利的胶刀插在胶篓里,迈着轻快的脚步先来到胶园里等候。虽然还不知道今天来的是哪位首长,但他心里隐约觉得有些不同寻常。因为,每年从冬季到春季三月,是橡胶树的停割期,二月份还没开割,他以往也从没有在这期间表演过割胶。约9时许,郑红芬还正在心里头琢磨着,远远地就看到一大群人簇拥着几个身穿中山装的领导,走走停停地往林段里来,一路上伴着阵阵爽朗笑声。郑红芬心头不禁“砰砰”地跳了起来,他下意识地搓了搓手心,已有细微的汗水沁出了。“这会是谁呢?”他边翘首往渐近的人群中张望,边在心里头打着边鼓。

  周总理亲切嘘寒问暖

  二月的海南宝岛已是春意盎然,挺拔的橡胶树正铆足了劲抽新叶,枝头的嫩芽在阳光下闪动着古铜色的亮光。正从林间小路上走近的首长们,对春光和南国胶园的春色也着了迷,时而驻足观望,时而挥手笑谈。

  郑红芬已经可以看见,身穿整洁的深灰色中山装在人群中为首的那位首长,正在侧身抚摩和拍打身边的橡胶树,兴奋的话语传来:“这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橡胶树啊!”。话音未落,首长转过身来,郑红芬惊喜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周恩来总理啊!……”见他还愣着神,时任西联农场党委书记的郝向前抢前几步,大声说:“郑红芬同志,总理看你来了!”

  “总理!”有点不知所措的郑红芬刚喊出口,不知怎么回事就感觉自己已经握住了周总理温润的大手。

  总理满脸慈祥的笑容,亲切问道:“红芬同志,你好啊!你是哪里人?”

  “我是从马来西亚回国的,1951年。”

  “好啊!是爱国归侨,我知道,是我们派船去接你们回来的。欢迎你们回来参加开发祖国的橡胶事业,怎么样,生活过得好吗?”总理语气间也透出了兴奋。郑红芬向总理汇报了回国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情况,当知道他在农场上夜校学文化还会写信后,总理高兴地赞许:“我们新中国的工人,应该是有文化的劳动者。”

  在总理的嘘寒问暖中,郑红芬如鹿撞着的心头渐渐平静,拿起朝夕相伴的胶刀,他又恢复了往常的轻松自然。靠近一棵胶树做好割胶姿势,他先向总理介绍了割胶的操作过程和工艺要求,接着利索地半蹲、出刀、扭腰,银光闪动“唰、唰”几下脆响,又薄又均匀的树皮就飘落在地上,乳汁般浓白的胶液随即冒出,瞬间盈满刀路,不断滴到胶杯里。在一旁仔细观看的总理仿佛入了神,随即挥手哈哈笑着说:“这一滴滴的胶水,将化为飞机的轮胎、战士的胶鞋,将为我们的国防和经济建设作出很大贡献呀!”

  总理的嘱托 激励农场奋进

  看完割胶,周总理和大家漫步往胶园深处走去,亲切看望和问候正在劳作的农场职工们。总理鼓励和嘱咐大家:“你们种橡胶不容易啊,要好好爱护、好好管理,多产胶。我们国家建设太需要橡胶了。”在场的农场干部和职工表示,一定种好胶、多产胶,请总理放心。

  走到一片开阔地,总理停下脚步,吩咐郝向前把职工和家属们都找来,一起照相。刹那间,人群再度沸腾,人们涌到总理身边。随着“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一张张珍贵的照片诞生了。

  视察结束后,周总理在当时的儋县县委招待所挥毫给西联农场留下了题词:“西联宝岛,南国珍珠”。

  1960年2月的这一次南行,是周总理第一次来到海南,他先后视察了南滨、南林、兴隆、西联四个农场橡胶种植情况。经过几年的努力拼搏,当时的海南岛已先后建立了80多个国营农场,开垦种植了近百万亩橡胶,已开割橡胶年产量达1300多吨,新的橡胶开荒定植工作正在大规模进行。

  周总理视察时,西联农场日产干胶能力约1吨多。40多年来,农场职工牢记总理“多产胶”的嘱咐,开山劈岭,披荆斩棘,如今橡胶种植面积已达8万多亩,年产干胶6000吨以上,累计生产天然橡胶10多万吨,上缴国家税利2亿多元,西联农场已成为海南农垦效益好、贡献大、机制活的农场之一。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