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旧版
|
设为首页
要闻
视点
观察
专题
机构
培训
教育
助残
环境
动保
低碳
能源
智库
明星
城市
企业
行动
银发老人演绎“小鞋”童话(图)
2006-04-17
“活到老、学到老,人到八十不算巧” 这是擅长做小小虎头鞋76岁的巧手老人薛俊德的口头禅。红、黄、黑、蓝、白等各种颜色的小布头在76岁的薛俊德老太太的手里像变戏法一样,变成了一双漂亮的小小虎头鞋。快十年了,制作了三千余双“小鞋”的巧手薛老太太在精心的编制着做“小鞋” 的童话。谈起做“小鞋”的北京劲松街道中社区的薛老太太有说不完的话。
家乡的启发
离开故乡是1956年元旦,住在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的薛俊德经老乡介绍嫁给了驻防北京的解放军军官庞士英。1958年大跃进年代,薛俊德走入光华木材厂当工人,在光华木材厂的三合板车间的涂胶机上干活,一干就是27年直到退休。薛老太太退休回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97年回故乡到老家走了一趟,看到乡里的姐妹们在家里做“虎头等各色的小鞋”,勾起了老人童年的回忆:小时候家里的孩子多,费鞋,9岁还贪玩的薛俊德被妈妈强摁在炕上,在妈妈指导下开始了为表兄弟姐妹做鞋的家务。刚开始做鞋时困难重重,学会做鞋付出了代价:小手被麻绳勒出一道道红印,多少次被锥子和大针扎鲜血直流。老人想进城后27年没做鞋,退休在家闲得没事干不如学乡里的姐妹们在家里做“虎头、猪头等各色的小鞋”。
“小鞋” 的童话
回想当初,薛老太太说:“一开始我就不信我学不会做小鞋,我就不信别人做得的事我做不好,我就是再笨也的试一试。没有决心,没有毅力一件小事也做不成,在我的努力下做小鞋这件小事我做成了。做小鞋它是我晚年生活的一部分,它使我高兴愉快,它将幸福伴我度过老人夕阳般的精彩晚年。”一回京,眼明手勤的薛老太太说干就干找出舍不得扔得布头做起小鞋来。老人的眼睛好。人老眼不花,在一支小小的绣花针上纫绣花线,引线穿过针鼻儿易如反掌,坚持在每天的晨练和午睡后作小鞋,晚间看电视时一边听电视节目,一边手不停的做小鞋,真是千针万线一直做了九年平均每天做一双;三个数不清,每年用坏得绣花针数不清,用去多少线数不清,用去多少有色布头数不清;爱琢磨的薛老花样翻新用多种颜色的布头做出了虎头、猪头、绣花、蝴蝶、草莓、梅花、海棠、葫芦等多种特色的小鞋,还用一条废旧的领带作了两双领带面的花鞋;文化不高的薛老太太做事有板有眼,从做小鞋第一天起老人就做了制作记录,记录了制做3000余双、2600双鞋垫的时间、数量和经费,从97年3月9日起,九年了已经记满了一个作业本,正在记第二本;做鞋治好了好几节麻木的手指,薛老常年工作好几节手指麻木了,多种治疗方法不见效,但退休后做鞋用锥子和针线的手工运动中,几节手指麻木恢复了功能。
小鞋展出一鸣惊人
薛老太太作的“小鞋”:手工精湛、样式多样,像工艺品一样吸引人。 2004年7月24日参加了在紫竹院举办的巧手展示会。薛老制作的“小鞋”一展出,就被参观的人一抢而空。紧张的工作人员怕出事,为防止观众把老人挤伤,工作人员给了老人路费,将老人护送上出租车。薛老太太作的“小鞋”连续参加了劲松街道妇联、社区妇联各三届三八手工展,受到各级妇联的好评。薛老太太的孙子也喜欢奶奶作的“小鞋”。在05年出国时将奶奶作的小鞋精品带到意大利,在意大利一些居民中引起了轰动。2006年3月31日一名得到薛老太太作的“小鞋”的17岁意大利女孩特意来到北京拜访了老人。意大利女孩对薛老太太说:“谢谢老奶奶的小鞋。” 薛老太太叫孙子做翻译告诉对方:“意大利女孩真漂亮”。今年又有多名外国人慕名到老人住处定做小鞋。老人清晰地记得一位日本老太太取走了定做了两双小鞋;一位德国老太太定做了两双。消息传开尽是老人来要小鞋,薛老有求必应。薛老太太作的“小鞋”的归宿是:一部分被卖走,一部分送给喜爱小鞋的老人做样品,一小部分留在家里。老人的78岁老伴庞先生一开始反对薛老太太作“小鞋”,结婚40年对我挺好,薛老开始做鞋不照顾我十年了了。老伴看到薛老太太一心作“小鞋”,越做越好终于转变了态度,为薛老买菜做饭。儿女心疼薛老劝老人不要“迷鞋”注意休息。薛大妈说:我不喜欢打麻将,打牌。别人说你还做一辈子鞋。我说,我喜欢做小鞋,希望在社区教大家一起做小鞋。潘家园的一位老人为薛老写了几句顺口溜:薛姐头发如白银,七十过五针不闲;心灵手巧耄耋人,引线穿针赛青年;小鞋好看样子多,做工精细就甭说;过路行人都夸好,小妹提笔把姐表;三千娃鞋摆一片,万紫千红真好看。
老人的心愿
老人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加入中国共产党。扫盲班结业的老人认得字不多,但老人向居委会的党员要来了新党章从头看到尾。老人说:共产党好,我现在不是党员也要永远跟着党走,绝不会出轨。善良的老人热心公益把别人购鞋的款捐给希望工程。目前已经捐了两次,每次200元。做社区的义务治安巡逻员,当好楼门长。老人的家庭和睦。2001年9月11日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协调小组将薛大妈一家评为:第三届全国五好文明五好家庭。
老人写诗一首,耄耋爱心。表达自己的心愿:
“耄耋之年学雷锋,热心关怀新一代;三千小鞋精工制,万线千针献出爱;践行八荣斥八耻,我做花鞋为一荣;人老心红眼明亮,永远跟着共产党。”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
相关新闻
官方通报保姆疑推搡老人喂其排泄物:
直播间里的“儿子们”,现原形了
银发浪潮下,2.8亿老人离“稳稳的幸
低龄老年就业引热议:难道是跟年轻人
绕几千里路也望向归途:每个普通的日
爱心行动
成都彭州市仁爱志愿者:第一批40余吨
新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结核宣传落实
新湾镇志愿者应急救援队:暴雪“五必
湖北武当山消防救援大队筑牢冬季“防
一元罐爱孩子成长
@所有人: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老年手机培训班:拉一把智能时代走
银行退休行长当群演:“老年追梦人
共
0
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公益访谈
公益中国网创始人王生成:公益和慈善急需进一步
【SRC·2022】公益中国网负责人曹胜利:公益,
【SRC·2022】北工商郭毅教授:以负责任的企业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聋人律师谭婷:让法治之光点亮无声世界
董强:社会组织进入乡村服务乡村迎来时代机遇
金锦萍:互联网公益的共生共创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