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父母“无证上岗”
2006-04-17

不是有句话叫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怎么爱孩子都不过分。

马加爵,大家也不陌生,云南大学学生,谋害三名室友及老乡尸体藏于寝室衣柜悄然潜逃的刽子手。

在江西上大学的学生生王彬,“崇拜张君和马加爵,佩服他们有胆量杀人。”校外租房、泡网吧、打游戏、喝酒聊天、“一夜情”……不到四年的大 学生活,王彬花了父母十多万元钱。最后买枪杀人而被枪毙。(2月25日《检察日报》)

在火车上一位名牌大学的教授说,他刚刚让一名大学生休学回家,因为这个学生生活不能自理,整天迷电子游戏,上大学前是妈妈天天为他洗脚,还抱他上床。这不就是一个20岁的儿童吗?

……。

这都是父母溺爱的结果,许多父母在爱的旗帜下伤害孩子,对社会对自己对家庭造成“滔天大罪”,只有孩子自己承担“应有的惩罚”,没有谁为后果买单,只有社会来买单,这是一个很大的悲剧。前面两位的父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斗大的字不识几个,谈不上什么深刻的教育,当然更甭提什么心理引导和教育,他们的教育只是说:“娃,父母没文化,读书争气,别当农民,像爹娘一样没出息”;可名牌大学就读的儿子,家住大城市,父母受过高等教育,均是高级知识分子,社会经验丰富,人生阅历丰富,可在培育孩子方面依然是“高分低能”:“像你爸一样当大官”。畸形的教育观,只能引用鲁迅先生的话来总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现实中,在很多父母看来,孩子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实际上生存能力是第一位的。

长不大的孩子是由长不大的父母造成的。缺少自理能力,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是现在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的通病。殊不知,不自立则不能成人。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使人成为真正的人。父母们在“无知”中“害”了太多的孩子,这太让人痛心了!

靠老经验无法教育今天的孩子。笔者以为,育儿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父母具有非常全面的教育知识,才能教育出一个相对理想的“成品”。父母和老师应当是半个心理学家加半个教育家,否则就很难教育好孩子。父母需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需要懂得智力、非智力因素、道德教育、习惯培养、学习指导等等。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父母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日本教育家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一句话,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这些知识对不接触教育工作的父母们来说,简直太复杂太陌生了。因为他们从没学过这些知识,而且也很少接触,所以造成他们在育儿过程中的“顺其自然”、“盲目”、“摸着石头过河”。

我认为社会有责任有义务帮助父母尽量减小或消除这种失误!父母们必须“持证上岗”,刚“上岗”的父母或是已经在岗的父母,正确有效的家教知识绝对是空白,因为我认为目前我们的社会上还没有专门给父母提供专业家教知识的机构,他们没有机会也没有渠道学道系统的家教知识。细思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有几个重要的成长阶段:胎儿期,学龄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就业,婚姻等,这些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就要有针对性的教育思想的指导,就要有不同的施教方案。而这种本领不是父母与生俱来的,这些知识需要做父母的学习!但是他们到哪里可以系统地、前瞻性地学到呢?!基于以上的粗浅认识,我认为社会太需要一所专业的家长学校了!

溺爱是软暴力,并非真爱。中国的父母都是无证上岗,自然险象环生!

(光明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