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处
一年有一次健康体检
正在汝湖镇仍图中心小学读三年级的张耀辉小朋友真正尝到了撤并“麻雀学校”的好处。他从汝湖镇茶径村小学转学来这里就读已一年多了,一年来的变化太大了:校园环境更优美了,同伴多了,学校开设的课程比原来村小学多出七八门,而且一年还有一次健康体检。每天放学后,虽然不能回到远在13公里外的家,但学校里同样有一个温暖的新“家”,本村的一个阿姨住在学校,负责照料他和另6个同村伙伴一周的学习和生活。他的父母看着孩子每周日下午由阿姨领着开心地上学去,周五下午又平安地归来,满意地说:“‘麻雀学校’撤得好啊!与过去比,没有多花一分钱,孩子却能享受区一级学校教育,而且还有一位阿姨专门照料,我们放心!”
旧 校
1个教师平均带三五个学生
从仍图中心小学出发,在崎岖的山路上经过近1个小时的巅簸后,我们终于在一个山旮旯里找到了茶径村。茶径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生活条件极差,村落里稀稀拉拉散落着几户人家,整个村庄显得平静而又简陋。我们费了很大劲才找到了竹树掩映下的茶径小学的旧址。这所已被合并了的小学就是一所典型的“麻雀学校”,它坐落在汝湖镇茶径村的群山中,是1995年建起来的简易学校。全村每年只有8到9人要上学,没被合并之前茶径小学隔年招生,学校里一共只有3个班。据村支书张金华回忆,学校学生最多时是1994年出现的60名学生,最少时10名学生,2名老师长期驻点这里教学。因教师少,学校只开设了语文、数学两门课程。一至三年级学生坐一个教室,四至六年级学生坐一个教室,老师既教语文,又教数学,每天分时段为不同年级学生授课,一个老师平均才带三五个学生,人们调侃地说:“农村孩子读书享受的是‘博士生’待遇,就像大学里教授带‘博士生’。”
爱 心
台商出资请陪读阿姨
“麻雀学校”曾经很好地解决了乡村儿童就近入学的问题,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人口出生率下降,这些散落在各村落的小学校招生越来越困难。如何为“麻雀学校”寻找出路,让孩子们尽快享受到优质教育?2004年6月,汝湖镇委决定以茶径小学为试点,把该村3至6年级学生转移到仍图中心小学就读。对于茶径村来说,并校最大的难题就是学生的交通安全等实际困难。汝湖镇经过论证分析后,决定由村里选聘一位“陪读妈妈”,周日下午带孩子们赶到仍图中心小学,周五下午再护送孩子们回家,周一至周五就随孩子们一起住在中心小学,照顾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但茶径村经济困难,无法支付“陪读妈妈”的劳务费。
2004年8月的一天,镇委书记张文正在与落户本镇的台资企业惠腾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肇朗交谈时,向其讲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子放学回家后告诉他母亲,他期末考试得了第3名,母亲非常高兴,立即煮了2个鸡蛋进行奖励。小孩子吃完鸡蛋之后又告诉他母亲,他们班只有3个人。母亲听后大失所望,就把这个小孩子痛打了一顿。这个故事引起了一向热心教育事业的台商王肇朗先生的注意,他要求立即去茶径小学看看。一路上,张文正把合并茶径小学的想法告诉了王先生。赶到茶径小学后,王先生望着偏僻的乡村、简陋的教学设施以及寥寥几名学生,当即决定:村里请陪读阿姨的劳务费由他来承担,他每年资助5000元,孩子们下半年就转到中心小学就读。
新 家
60平方米居室有厨房客厅
3月17日,我们来到了茶径小学孩子们现在就读的地方———汝湖镇仍图中心小学。现场看到,仍图中心小学的多媒体教学室、实验室、电脑室、篮球场、图书室等设施全部齐备。校长谢新添介绍,学校硬件设施全部按区一级标准配置,已成功升级为区一级学校,现正建设示范学校,该校现有46名教师,其中高级教师31名,一级教师12名。
当日已是周五下午5点,孩子们上完课就可以回家过双休日了。在宿舍区,我们看到了茶径村的7名学生及“陪读妈妈”芳婶,“一家人”正忙碌着整理东西回家。60来平方米的四间房屋被芳婶打理得井井有条,两间用来做男女生宿舍,一间做厨房,另一间做客厅。芳婶30来岁,初中文化,茶径村人,这次村里选“陪读妈妈”时,她因贤惠、有文化,被村民们一致选中。芳婶告诉我们,她每周日下午把孩子们从茶径村带到学校,周五下午再把孩子们送回去,交给孩子们的父母,周一至周五,她就陪孩子们住在仍图中心小学照顾他们。一说起这7个孩子,她眼里闪烁着慈母的光芒,对每个孩子性格、爱好了如指掌。芳婶说,为了能辅导孩子们学英语,她自己掏钱买了录音机,开始学起了英语。提起现在的学校,7个孩子们都认为,能够在区一级学校上课是他们最开心的事。“以前我们只上语文、数学两门课,现在这里多开了英语、电脑、体育、图画、音乐课等课,上课内容丰富多了,我们现在能用电脑画出一栋房子,能用英语问好……”说起自己的学校,读五年级的张辉玲眼里充满了骄傲。最让家长们欣慰的是,“麻雀学校”并到中心小学,收费没多增加一分,但他们的孩子却享受到了优质教育。
观 点
“陪读妈妈”方式是成功探索
汝湖镇分管教育的副镇长曾木城表示,农村地区小学合并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现实看,合并小规模学校,有利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汝湖镇因地制宜,采用“陪读妈妈”化解合并村小学难题,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此举是一次对于“麻雀学校”出路的成功探索。如今,汝湖镇消灭“麻雀学校”已初见成效,全镇已由原来的20所小学调整到15所;尤其是仍图片调整力度更大,由原来12所小学调整到7所,初步达到了“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巩固和提高了‘普九’水平、维护农村稳定”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