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公布全国大学生群体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传播效果调查结果
2006-04-07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日前委托调查机构评估了全国大学生群体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传播效果。结果显示:大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基础知识(包括艾滋病的危害性、传播途径、预防知识和病毒检测知识)掌握程度处于较低的水平,平均正确率为67.5%;其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知识掌握情况较好(正确率为76.3%和75.6%),但对窗口期的传染性特点缺乏认识;艾滋病的危害性和病毒检测知识掌握较差(正确率为57.8%和47.7%)。

    此次调查共涉及19个城市,24所大学,1919个有效样本。调查内容包括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与态度行为评估、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传播内容评估、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传播渠道评估。报告指出,在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传播内容方面,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传播内容充足性处于整体较低水平,除了基础知识较为充足之外,深入知识、人群信息、信息途径、机构信息等宣传教育内容的充足性评价普遍偏低;大学生对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内容的需求程度处于整体较高的水平;对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内容掌握程度处于整体较低水平,其中对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掌握较好,对其他有关知识掌握程度较低。

    报告显示,大学生对艾滋病态度(对艾滋病患者是否可以正常入学、就业,艾滋病与道德品质的关联,与艾滋病感染者交往,战胜艾滋病,让他人了解自己与艾滋病患者有关系的意愿)的平均得分为60.5,处于较低的水平。艾滋病安全考虑对大学生相关行为产生了很大影响,包括病毒检测的意愿、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性伙伴的选择、安全套的使用等方面。艾滋病知识水平对态度的总体影响较小,较高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不等于更积极的态度水平。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艾滋病相关行为具有显著正面影响,包括理性选择病毒检测、无偿献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安全性行为。

    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传播渠道方面,报告评估得出公共媒体在宣传教育传播中的影响力最大,校内机构未能提供方便的宣传教育传播途径,受关注度低,降低了其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报告建议,反映患者真实情况的纪实报道应作为报刊杂志宣教的重点加强方式;反映患者真实生活的影视作品应作为广播电视宣教的重点加强方式;派送附赠品的宣传资料以及报告讲座的方式应作为校内宣教的重点内容;艾滋病相关博客是网络宣教应重点加强的方式。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来源:卫生部网站)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