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年人像小朋友上幼儿园一样,白天进老年公寓,晚上回家,“托老班”不仅解决了双职工子女的后顾之忧,也照顾到了老人“恋家”的心理。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停办的老年人日托班还不止这一家,锁金村社区老人照料中心、大光路街道老年公寓等都已停办日托班,就是能勉强坚持下来的规模也很小。一些机构负责人表示,目前老人日托班遇到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爱玉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介绍,参加日托的老人年龄都偏大,遇到天气不好时,从家里出门来到日托班觉得“太麻烦”。而身体不好的老人,每天“朝九晚五”地接送,更是子女最头疼的问题。而且,现在公寓里全托的老人逐渐增多,床位本来就不够。为解决“地盘”问题,只有将日托班停掉。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全托每月能收800多元,日托只能收个三四百元,一样吃一日三餐,中午总要休息一下吧,同样占一个床位。所以和全托相比,日托挣不了什么钱。”锁金村社区老人照料中心负责人称。
这位负责人同时也承认,需要日托服务的老人还是有一些的。“时不时就有人来咨询日托的事情。”
尽管目前日托班并不赚钱,可还是有不少人想试一试。南京快马加鞭公司负责人刘红正在鼓楼区古平岗社区筹建老人日托班。
玄武区新街口街道香铺营社区也在筹建日托班。社区主任马宁玲说,参加日托班的老人们,白天可在社区的活动室、阅览室、电教片室玩,适当交点费用就可在社区解决中午吃饭问题。一旦老人身体出现什么意外,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站能及时救助。
市民政局有关人士说,老人日托班“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在于,它是个新事物,老人及其家人,和提供日托服务的机构,目前在成本如何核算、价格定多少、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各自有哪些权利义务等方面没有达成共识,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