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分到“慢班”后患精神病 向学校索赔30万元
2006-03-31

 


 
   1998年,北京市昌平二中学生郭宗源在初二学年结束时被分到了“慢班”。他担心在慢班受欺负,多次找老师说情,但被拒绝。此后,郭宗源变得情绪低落、惊恐不安,最后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去年年底,在儿子被鉴定为一级残疾后,郭宗源的父亲郭志翔状告昌平二中,索赔30余万元。他认为,学校分快慢班导致了儿子的病。近日,该案在昌平法院开庭审理。

    分班名单公布 学生屡做噩梦

    据郭宗源的父亲郭志翔介绍,儿子1996年入昌平二中就读,初一时成绩中等,但到初二时因课业负担重成绩下滑,加之其生性孤僻,不擅与同学交往,他逐渐对学校产生了畏惧心理,每次放学回家都闷闷不乐。

    1998年,在初二学年结束时,学校决定在初三实行快、慢班分班制,其中的“慢班”有很多成绩差、爱打架的学生。分班名单公布后,郭宗源发现自己上了“慢班黑名单”。“孩子特别害怕,怕被欺负”,郭志翔说,当天儿子回家后一直躺在床上,不说话也不吃饭。“他急得直哭,让我求班主任把他分到快班。”郭志翔多次找到学校,但被告知分班名单不能更改。郭宗源知道后极度失望,“成天躺在床上自言自语,经常狂叫着从噩梦里惊醒。”郭志翔说,平时活泼好动的儿子整个暑假都没出门,心事重重。

    正式分班之日 学生精神失常

    1998年8月30日,学校举行开学典礼,被正式分到“慢班”的郭宗源忽然在学校说胡话,甚至一度出现精神恍惚的异常举动。郭志翔立刻将孩子送往医院,孩子被诊断为“妄想状态”。当天学校为他办理了因病休学证明,他此后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随后几年,虽多方求医,郭宗源的病情并未好转。

    去年年底,昌平区精神卫生保健院鉴定郭宗源为一级残疾。“我始终认为儿子的病可以治好,但没想到构成了残疾。”郭志翔认为学校应对此事承担责任,要求学校承担儿子“下半辈子的生活费”。

    否认实行快慢班学校拒绝担责

    在法庭上,昌平二中的代理人辩称,学校虽然当时确实分班,但并不是郭家父子所认为的分快慢班,而是因为学校新建教学楼后对班级进行调整,因此校方认为郭宗源的病与学校无关,不应该对他的病情承担责任。

    ■调查一:8年后听到“快慢班”惊恐不安

    昨天,记者来到了郭宗源的家。不足30平方米的屋子里只有简单的几件家具,柜子上摆放着郭宗源小时候在海边拍的照片,“那时孩子还正常,喜欢游泳。”郭志翔说。今年23岁的郭宗源安静地躺在小屋内,面对记者的问话,他只会不住地摇头,而当记者提起“快慢班”三个字时,郭宗源的脸上露出了惊恐的表情,猛地用被子蒙住了头,再也不理会记者。

    在郭宗源当年的学生证上,记者看到,老师给初一时的郭宗源的评语是“学习努力,按时交作业,上课认真听讲,望今后多和同学接触”。

    在郭家所在的小区,提到郭宗源时,大多数邻居都摇头表示惋惜。“原来挺健康活泼的孩子,真可惜。”辛女士说,患病前的郭宗源是小区出名的乖孩子,很懂事。

    ■调查二:老师承认确曾分快慢班

    在昌平二中,记者见到了郭宗源当年的班主任张老师,她表示当初分快慢班是按照学校安排进行的,自己只是执行人。对于郭宗源在校时的细节,她拒绝透露。

    记者与郭宗源当年的一位同年级同学的家长取得了联系。这位家长比较了解郭宗源。他证实,郭宗源在分班前就在学校里不受欢迎,分班时也被分到慢班。郭宗源当年的一位同学拒绝了接受采访。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按学生成绩来划分快慢班。尽管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但不能人为地将其区分开。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