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两个残疾青年相遇(转载)
2006-03-31

  “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将万分珍惜三天中的每分每秒;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将自己穿衣洗脸,即使晚上整夜不睡,也要替妈妈给三哥翻身,为她减轻负担,睡一个完整的觉;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将从妈妈那单薄的肩膀上,接过沉重的担子,放在自己肩上,让妈妈不再受累。”

  
  摘自张云成《假如我能行走三天》

  “我想让他们得到工作的机会,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创造中获得一定的收入来源,为达到这个目标,我将不遗余力地去努力……”

  ——汇天羽咨询中心吴润玲

  当张云成和吴润玲这两个残疾青年相遇,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张云成:假如我能行走三天

  “从懂事那天,我就面临着只能活到28岁的无情命运。10岁,我只能举起一个枕头;12岁,我只能拄着棍儿走路;14岁,我走不出院子;16岁,我完全不能走了,只能直直地站着;18岁,不能下地;20岁,胳膊举不过头顶;如今我拿不动一杯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我所承受的是不是要比你沉重,要令人痛心呢?”这是残疾青年张云成发出的呼唤。

  这位青年的哥哥张云才说,他家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青泉村,弟弟张云鹏、张云成在3岁时,因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病出现肌肉萎缩,不能自己洗脸、刷牙,甚至连翻身也要别人帮忙。20多年来,他的生活被笼罩在一片阴影中。疾病导致家里没有盖新房,只有几间几乎没有什么家具的土砖草房。为治病家里还背负了几万元的债务。

  看到别的孩子都能够跨进学校,张云成心中会这样感慨:“孩子,你知道吗?我羡慕你,因为你能去学校读书,你的前途是美好的,快上学去吧。而我,只能在这里作这些想象。”

  2003年,三兄弟来到北京,一方面是想寻找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另一方面是因为黑龙江气候寒冷,不利于让萎缩的肌肉得到康复。而来北京后随着环境的改善,张云成忧郁的心情也得到了放松。

  张云才说,尽管弟弟张云成因病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自学到高中的课程,并坚持写作。而写作对他的生命是一种极限的挑战,因为他面对的是不断的感冒、咳嗽,以及不灵活的双手。每写一会儿,手就会因发麻而不得不停下来。

  经过4年多的奋战,张云成将自己的遭遇写成《假如我能行走三天》一书,并付诸出版。虽然他觉得生活很残酷,但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死。他认为无论怎样人都不能白活。

  在书中,他表达了这样强烈的渴望:“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将万分珍惜三天中的每分每秒;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将自己穿衣洗脸,即使晚上整夜不睡,也要替妈妈给三哥翻身,为她减轻负担,睡一个完整的觉;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将从妈妈那单薄的肩膀上,接过沉重的担子,放在自己肩上,让妈妈不再受累。

  “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将替妈妈去干活,接过她手中的镰刀,让她坐在树阴下乘凉,不让她矮小的身躯在一望无垠的田地里忙碌;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会拼命干活,挣钱给妈妈买她最爱吃、但舍不得买的香蕉,让妈妈过上幸福生活。”

  吴润玲:给三兄弟一个发展的机会

  吴润玲也是一位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残疾青年。作为一个残疾人,他曾经想上大学读医学,但理想被无情的现实粉碎。在经过痛苦的探索后,吴润玲创办了汇天羽咨询中心,想给残疾人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空间,以消除社会对他们的歧视。

  当吴润玲得知张云成的事迹以后,他就想帮助张云才三兄弟摆脱这种困境。“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中国残联、智障协会一起搞一个智障儿童美术展览时,得知黑龙江五大连池的张云成、张云鹏两兄弟因病失去了劳动能力。我感觉这个家庭非常不幸,作为一个残疾人的组织,我想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而且我感到这些挣扎在社会底层、生活贫困的人,对社会认知度比较高。”吴润玲对记者说。

  吴润玲想,如果能找到可以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来接纳张云才,使他们获得收入的话,他们就能在北京生存下来了。为此,吴润玲做出了各种努力。

  吴润玲先考虑让张云才接受职业培训,然后在一家网站谋求到职位并在家里工作。因为张云成和张云鹏需要人照料,如果张云才到外面工作,就会影响到两兄弟的生活,而在家工作就既能赚钱,又能让两兄弟得到照顾了。

  接着,吴润玲又给张云成三兄弟安排座谈会,让大学生和一些身体健全的人来听他们是如何战胜病痛的折磨的故事,以便影响更多人来关注这三兄弟的生存状况,同时给他们提供一些摆脱困境的机会。

  吴润玲还和微软公司热爱慈善的员工进行沟通,想让他们加入进来关心张云成兄弟,因为微软设了一个企业公民社会责任网站,这个网站和一些有影响力的大企业、慈善机构有联系,微软也鼓励员工做慈善事。

  “通过这些帮助,我想让他们得到工作的机会,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创造中获得一定的收入来源,为达到这个目标,我将不遗余力地去努力,而且北京的人文关怀环境也有利于他们得到援助。如果不让他们参与主流社会,那对残疾人的成长就极为不利,甚至是对他们权利的剥夺,因为机会对残疾人来说太少太少了。长期以来,他们被排斥、被忽视,处在社会的边缘。如果能给他们创造一些机会的话,我相信,他们取得的业绩不会低于正常人。”吴润玲很有信心地说。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