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园丁与9名智障儿 (转载)
2006-03-30

 

江南晚报 3月29日
 
  “我爱我的‘花卉园’,更爱我的‘花朵’,因为他们心地善良,他们的言行使我感动。”昨天,滨湖区培智学校蒙古族的罗丽梅老师见到记者,就倾吐出一串质朴的话语。

  早就听说滨湖区有所培智学校,真正走近时才发现,它其实只是一个有着9名残疾学生的“混合”班。然而,罗丽梅老师却把这个普通教室当成孩子们飞翔的起点。
 
  罗老师说,自己自小生长在辽阔的大草原,蒙古名字叫乌兰其其格,意为盛开的红花。2004年9月,年近半百的罗老师走上了滨湖区培智学校的讲台。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眼前出现的几名学生不仅有着较大的年龄差异、而且连日常生活都无法自理时,罗老师还是感到有些突然。

  刚开始她一点也不习惯。智障儿童语言表达不清,很难把一句话说完整、把一件事说明白。

  但罗老师像妈妈一样耐心地听,用心地学。三个学期过去,罗老师能听懂他们的“语言”了。3女6男9名学生的“个人资料”都在罗老师的脑海中。年龄最大的是个女孩,17岁,中度弱智,她学的课本是培智九年级学生用书、个人特长擅画,画笔下的人和小动物惟妙惟肖,钢笔字、粉笔字写得也不错,但由于记性不好、耳聋,语言有障碍,吐字不清,父母离异,与残疾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赵强(化名)是个来自安徽的16岁男孩,智障,胆小怕事,不善表达;孙韦(化名)13岁,是个患脑瘫的轻度智障男孩,行走不便,家境富裕,每天有专人接送,因为健康原因家人非常宠他,这使得他自私、任性,高兴时手舞足蹈,不高兴时拍桌而起、口出脏话,还要往别人身上吐口水……这些孩子各有各的优缺点,比普通孩子令人操心,有几次,罗老师还被他们气得浑身发抖,可是,她的良知告诉自己不能轻易放弃。

  罗老师一年多来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心灵深处用她的挚爱接受了这9个孩子,也得到了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