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郭婧 胡育萍】
大玮,23岁,男同性恋者,同时也是艾滋病毒感染者。昨天,他受邀前来与杭州的同性恋者交流艾滋病防治问题。
这是一场由浙江同志爱心工作组和杭州市疾控中心共同组织的防治艾滋病活动,吸引了不少杭州同性恋者参加。
2004年,当时还是北京某高校一名学生的大玮,被检测出HIV呈阳性。之后,大玮选择退学,并且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中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
大玮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尽自己所能去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并让社会真正了解同性恋这一群体。
症状不可随意对号入座
“请问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自己得病的?”这是现场最先向大玮提出的问题。
大玮回忆说,2004年9月的一天,他还在学校里考试,突然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吃药都不管用。一开始,他以为只是平常的感冒,但是地铁站的艾滋病宣传广告让他有了担忧。大玮便到北京市疾控中心接受检测,结果证实他感染了艾滋病毒。
HIV感染者可能会出现严重腹泻、发热等症状,但杭州市艾滋病防治研究所所长陈树昶马上指出,所有症状都是“非特异性”的,普通人出现类似症状大可不必担忧。判定感染与否最重要的,还是“高危行为”后的检测。
“如果检测出感染了艾滋病毒,但没有钱治疗,怎么办呢?”有人紧跟着问出了这个问题。
对此,陈树昶表示,对于艾滋病患者,国家是给予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而且艾滋病一般来说有相当长的潜伏期,并非越早治疗就越好。
“我们也是正常人”
“我知道现场有很多媒体的记者,但我还是想说,有些媒体对我们同性恋的报道并不公平,一说到艾滋病,就会提到同性恋。”在昨天的交流会最后,一位同性恋者突然站起来说,“我们也是正常的人,我们也想光明正大地生活,这才有助于我们健康地生活,但是舆论压力让我们不得不偷偷摸摸地生活……我希望社会能给我们宽容的态度!”
他的话引发了场内最热烈的一次鼓掌。
“确实,很多人听说我感染了艾滋病毒后都觉得很‘正常’,就因为我是同性恋,”大玮说,事实上,自己到底是怎么感染上艾滋病毒的还不能确定,更不能认定是同性恋的原因造成,“社会上很多人都还不了解我们这群人,更不知道应该怎么去面对我们。”
“电影《断臂山》的获奖说明,对同性恋表示理解的人越来越多。”在场的人都表示,他们都很喜欢《断臂山》这本电影,并希望它能获更多的奖。
现场免费进行艾滋病毒检测
昨天,除了与大玮进行交流,现场还可以免费进行艾滋病毒的检测。
虽然现场有30多人进行了检测,但在填写姓名时,不少人用了化名。
“检测是可以匿名的。当检测出为感染者后,医生询问了我的真实姓名,也让我做了一份问卷,不过这些问题,我可以选择回答或不回答”,大玮说,疾控中心是有保密承诺的,他是自己决定公开自己身份的。
在昨天发的免费检测服务卡上,记者也看到了“只用于识别、可以填假名”的标示。
■专家说法
鼓励同性恋者参加检测
陈树昶说,杭州现在有8位同性恋者被检测出感染艾滋,而近两年,每年都新发现3位同性恋者感染艾滋。但是,目前在该研究所做过艾滋检测的杭州人才六七百人,做过艾滋检测的同性恋者就更少了。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宣传防艾知识,更鼓励‘同志们’来检测,”陈树昶说,因为刚刚获得30万元的同性恋者艾滋防治工作经费,他们将为杭州的同性恋者免费做艾滋检测,争取提高检测率,更好地了解杭州的艾滋感染状况,从而让防治工作更有的放矢。
■新闻背景
国有500万至1000万男性同性恋者
中国政府卫生部门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调查显示,处于性活跃期的中国男性同性恋者,约占性活跃期男性大众人群的2%至4%,按此估算,中国有500万至1000万男性同性恋者。而根据卫生部去年底公布的数字,中国男同性恋的艾滋病感染率约达1.35%。这一数字要比普通人群的感染率高将近二十倍。(摘自央视《新闻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