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母亲抱病为高考女儿写下24万字“陪读日记”
2006-03-29

一个下岗母亲,在身患重病刚刚做完手术的情况下,陪伴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儿度过了200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期间,她提笔记下了陪读的酸甜苦辣,写成国内第一部由高考家长执笔的“陪读日记”。近日,记者在湖南省株洲市汽车齿轮厂一间简陋的家属宿舍采访了这位可敬的母亲刘强。

 

  

抱病陪伴女儿

    43岁的刘强的身体并不像她的名字那样刚强,正处于病初愈后恢复阶段的她,显得格外柔弱瘦小。刘强自1982年技校毕业后就一直在汽车齿轮厂上班,从事过翻砂、采购等工作。2004年5月,她从单位下岗,一家三口仅靠丈夫的工资生活。

    当年7月,刘强刚刚升入高三的女儿宋哲为学习方便,提出要到学校租房。考虑到自己家距离学校确实太远,爱女心切的她同意了孩子的要求。同年10月,因为严重的肾病刘强做了手术。同年12月,为照料女儿,刘强拖着手术后虚弱的身体,和女儿一道住进了租来的不到10平方米的杂物间。从这时开始,直到第二年高考结束,刘强就在这间阴暗潮湿的房子里陪伴女儿度过了将近200个日日夜夜。

    写日记为找女儿“算账”

    女儿高三的日子很繁忙,刘强经常是一个人独自呆在寂寞的小屋里。由于高考的压力,平时很乖巧的女儿变得有些容易暴躁,时常和母亲发生冲突。为不影响孩子的情绪,刘强将这些都忍了下来。她想出一个办法,将陪伴女儿高考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一一记录下来。目的一是为了打发寂寞时光,二是为了等高考结束后找女儿“算账”。

    于是,每天晚上,等女儿去教室上晚自习后,刘强就随手拣起一张女儿不用的纸片或者废旧的作业本,坐在被窝里写下一天来的心路历程,这一切,女儿都不知道。

    喜欢上网的刘强,在周末回家后将日记内容一一粘贴到自己经常登陆的网站上。不曾想,这些东西一贴上去,就引起众多网友的反响。许多也是做父母的网友,认为刘强的日记真实反映了高考家长的心声,也记录了面临高考孩子的处境,纷纷要求刘强坚持将陪读日记写下去。受到众人鼓励的刘强,也就这样一直将日记写到女儿高考结束。

    正是在母亲的悉心关爱和陪护下,成绩并不突出、只是在普通班级就读的宋哲,在2005年的高考中考出了理科627分的好成绩,在湖南排709名,株洲市排第30名,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

    不经意写出畅销书

    2005年11月初,哈尔滨出版社的编辑偶然得知刘强的“陪读日记”,立即与其联系。12月,出版社就与其签订了出版合同。哈尔滨一位名叫刘雪兰的高三女孩曾经因为成绩一般,对学习一度失去信心。在读完这本书后,她给刘强写信表示,“看了您这本书,我又觉得我能行,谢谢您,是您给了我希望。”

    女儿说妈妈把自己写得太“坏”了

    刘强说,女儿是在大一寒假回家时才第一次看到已经出版的日记的。看后,女儿一直没有和她说起自己的阅读感受。直到要返校的头一天晚上,女儿才来到妈妈的床前,对妈妈说,妈妈把自己写得太“坏”了,翻一页就把妈妈弄哭了,翻一页又把妈妈弄哭了。不过,话锋一转,女儿说,这也是事实,妈妈身体不好,要多保重。那一刻,刘强没敢睁开眼睛,她知道,懂事的女儿长大了,只要自己一睁开眼睛,泪水就会流出来。

 

“陪读日记”选录

  2004年12月16日

    房间里七零八落,我收拾好屋子,连忙淘米做饭。这是一个大约10平方米的杂物间,没有煤气也无法升火,只能使用电饭锅做饭菜。

  2004年12月18日

    陪读的日子是寂寞的,两天来我就像没有灵魂的机器人一样,程序化地做着买菜做饭的家务事。

  2004年12月25日

    躺在床上,眼泪悄然滴落在枕巾上。我告诫自己:女儿正处在非常时期,作为母亲我一定要学会忍让。我要让自己成为女儿委屈的消化场,让她在我这里把烦恼和怨气发泄出来,然后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

  2005年2月27日

    今天是距离高考100天的日子,从100天起,我们不再谈“高考”二字,我遵守和女儿的约定。我和女儿商量,如果天气好,下午上完课后我们打一会球再吃饭。轻松、愉快、健康、豁达这是我能给予女儿的。

    2005年3月29日

    距离高考只有70天了。这几天女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累”,真想高考快点考完。

    心累,是所有经历高考的人最深的体会。高考考的不是一个学子,而是整个一个家庭甚至家族。对每一个人来说,高考既是一种折磨,又是一种考验,一种磨砺。

    2005年6月1日

    距离高考只有六天了。高考前,我不希望女儿分担我们生活的艰辛,她已经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但高考结束后,我要让女儿懂得生活的艰辛。女儿从来不看我的刀疤,她不知道我身上这个足足有20多厘米长的刀口意味着什么?她也不知道快乐的我是在怎样的疼痛中透支生命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