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一个突然闪过的念头,使他下决心钻研甲骨文。如今,他已从一个普通的书法爱好者成了国内少有的甲骨文书法家。昨天,年近六旬的韩学镛表示,他将举办一个甲骨文书法作品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二十年前迷上甲骨文
韩学镛自小学习书法绘画,目前在重庆乃至全国书画界也小有名气。起初,他主要学习绘画,后又转向书法,最擅长楷书和隶书,并深受书画爱好者的喜爱。20年前,他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学习甲骨文。于是,他放下了可以为他带来
丰厚收入的书画创作,从旧货市场、书店、图书馆找来各种关于甲骨文的书,开始潜心研究。
没有专门的老师,也没有志趣相同的朋友进行交流,韩学镛完全靠自学,从一个甲骨文方面的门外汉变成了专家。据韩老讲,在我国现今存世的4500个甲骨文单字中,已破译出来的有2000多字,公认无争议的字有千余个。
创作甲骨文书法作品
对韩老来讲,光认得这些字还不够。2000年,韩老想到要利用自己的书法特长,用这些甲骨文创作书法作品。为了让普通人既能清楚地了解这些作品的含意,又能够领略甲骨文的魅力,韩老在他创作的每幅书法作品中,除了用甲骨文书写诗词歌赋外,还在这些诗词旁边配上用楷书等字体书写的文字,两相对照,一目了然。“这样一来,看的人既能够欣赏优美的诗句,还能从中学习和认识一些甲骨文,可说是一举两得。”提起自己的创意,韩老很是得意。
从2000年至今,韩老共创作了近50幅甲骨文书法作品,内容主要以环保为主。去年,他用甲骨文书写的一幅描写重庆的嵌字诗还作为礼物,送给了参加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代表。
想办甲骨文书法展
提起学习和练习写甲骨文的过程,韩老坦言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我没有看到过真正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全靠各种有关的书籍,然后模仿上面的字体书写!”据韩老透露,最近,他将赶赴我国最早发现甲骨文的河南安阳进行考察,零距离感受甲骨文字的魅力。
“我现在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甲骨文,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据韩老讲,目前,学习和研究甲骨文的人已非常少了,长此以往,今后能够认识这种文字的人都没有,为此,他准备在近期拿出自己创作的甲骨文书法作品举办一个展览,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和了解甲骨文这种我国现存于世的最早的文字。(记者 蔡文沛)
名词解释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有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至今已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因出自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