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晨曦初露的时候,在四川省老龄工作先进县——巴中市平昌县县城江口镇的几个大小广场、各个社区里,以及该县兰草、驷马、响滩、白衣等场镇街道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晨练的老人:他们或挥剑轻舞、或漫步公路、或跑步做操,或敲鼓、扭秧歌、打太极拳……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颐养天年、怡然自得的多维、动态的青山不老图。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关爱老年人的文明新风犹如一股股春风拂面,使人倍感温馨与感动。
深入调研
织成一个关爱网络
有这样几个场景一直深深地刺痛着、牵扯着中共平昌县委书记刘谦祥的神经。那是他刚到平昌任县委书记不久,一次带领县委副书记郑开屏、赵万先以及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的医生护士冒着风雨,徒步几十公里走进了平昌县最边远的镇龙镇的翻身村。该村十组70多岁的张历昆全家6口人,仅有土墙两间。张历昆脚残疾成罗圈状,老伴患严重风湿病多年,骨骼变大,儿子儿媳把两个孩子丢给两个老人外出务工多年没有回过家了。张历昆见到医生犹如见到久别的亲人,两眼热泪滚滚,他向刘谦祥一行哭诉道:“我们这里的人得了病不是治好了的,而是拖好了的,要是拖不好,就只有怪运气孬,最后就只能得到几块板板(指棺材木料)了。”
在望京乡调研时,刘谦祥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几年前不幸被狗咬伤左脚小腿,因为一直没有钱寻医问药,被咬伤处由溃烂而腐烂,多年来一直靠拄着一根拐杖移动步子。
在大寨乡、泥龙乡调研时,刘谦祥又看到了这样几个孤苦无助的家庭:一家爷爷奶奶孙子共5人。两位老人都年逾70,三个孙子中一个聋一个哑。村干部介绍,这家儿子外出打工已经整整8年没有任何音信,在儿子外出两年没有音信之后,老两口的儿媳也一去音信杳无,留下祖孙5人住在三间风雨飘摇的破屋里。屋里一张低矮破旧的吃饭用的桌子,四条低矮的板凳。虽然已是严冬腊月,床上仅仅有一床破旧的棉絮。揭开屋角装粮的柜子,能见底的一点点谷子里面还夹杂着近三分之一的秕壳,真正是家徒四壁啊!在另一家里,也是年逾70的两个老人带着两个孙子。这家的儿子儿媳也是外出打工多年未归,每年仅仅给两个孩子寄回五六百元学费。
都是有儿有女的老人,但晚景是如此相似的凄凉。刘谦祥关切的眼睛一次又一次潮湿,关爱的声音一次又一次哽咽。他为中国几千年来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正在失落而感到深深的悲哀与忧虑。
如何继承和创新中国几千年来的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弘扬孝道文化,如何使辛勤操劳一辈子的老人们得到社会更多的关爱与关怀,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老有所医、老有所罗 、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目标,摆上了县委办公会的重要议程。
为在全县建立起一个大家都来关心老人、支持老年事业的爱心网络,通过全面调查研究,全县老年工作确立了“党政主导、民政主管、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思路,把老年工作、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全县90%以上的乡镇建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85%以上的村、社区、机关单位成立了老龄工作领导小组。凡建有老龄工作机构的地方都具体落实了分管领导和工作联络员,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老龄工作网络。全县27个乡镇建有乡(镇)老年协会19个、村老年协会225个、社区老年协会8个。建全完善了协会规章制度,全区上下形成了抓老龄工作“党政齐心一股劲、上下贯通一条线、左右联动一张网、社会参与一个面、全县运转一盘棋”的老龄工作新格局,为老龄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封来信
促建一个援助机制
“尊敬的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我叫朱某某,今年74岁,老婆早死,是江口镇某某村某组人,我有3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经成家立业……由于儿女不孝……”
这封来信同时摆在了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的案头。
第二天,在刘谦祥的安排下,县委副书记郑南贵便召集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办公室以及县委组织部、县老干部局、民政局和老龄办等相关单位,研究建立老年人救援机制。
为充分保障全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和地位,县委、县政府每半年都要专题研究一次老龄工作,蒲星、胡继昌、郑南贵、赵万先、谢友先、郑开屏、严敏等县级四大班子领导亲自出面协调老龄工作。县上相继组建了县老年人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和法律援助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进行法律援助,全县打骂、虐待、遗弃老年人的现象基本得到杜绝。同时建成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红十字医院、二人民医院分别设置了为老年病人服务的挂号、化验、配药等窗口。各乡镇卫生院为农村5万多名老年人开展了免费量血压、体检等活动,并建立了老年人健康档案。同时,建立了特困老人和高龄老人救助制度,在全县开展千名县科级领导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有200多名县科级领导干部分别结对帮扶600多户特困老人家庭,年捐助物品和资金达80多万元。为全县45名百岁老人每人每年补助一定数额的生活费用,为573户无房户老人解决住房1146间,总面积达22920平方米。
一个节日
催生一个关爱平台
2004年2月5日,县农业局退休干部、71岁的老科协会员李宗扬致信县委书记刘谦祥:为欢庆国庆,老科协的100多名会员决定献上一台文艺晚会,但由于特殊原因,这台晚会被取消了,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们都哭了……刘谦祥思想上产生了强烈共鸣!被他们那种“老夫喜作黄昏颂”的人生境界和无私奉献行为深深感动,同时也深深感到“一个人风风火火一生,最怕老来孤独,他们需要更多的活动和活动空间……”
为丰富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县委县政府在经费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挤出专项资金,在县城相继成立了体育、科技、门球、诗词书画、老年大学等5个协会,吸收社会老人1000余人参加。同时先后为兰草、驷马、响滩、白衣等镇划拨活动经费帮助建立起老年活动中心,制备象棋、麻将、书籍等活动器材。全县每年举办篮球赛、书画展、太极拳、腰鼓、秧歌、龙灯、狮舞、川剧合唱等大型活动至少20余次。同时开展一次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组织一项尊老敬老助老活动,举办一台重阳文艺晚会,表彰一批心身健康的老人。将以前自费承办的老年节由县委承办。
在平昌,有一风景最为亮丽,那便是每逢节日,或是单位和商家开展重大宣传活动,都有一支500余名穿红着绿的老年人组成的狮子舞、腰鼓、秧歌队当街表演;整齐的队伍、豪迈的步伐、俏皮的表演、有板有眼的扭、转、敲、打,无不使行人驻足观看同时激情迸发。
面对蓬蓬勃勃的老年活动,刘谦祥深有感触地说:“老龄事业,我们浇一瓢水便能茁壮成长,添一把柴就能熊熊燃烧。”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