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未来_以艺术的名义
2006-03-25
笑看未来,以艺术的名义

  “在这个项目里,感染者会发现有一些人在关心他们,而且还是以前不认识的人。所有人在一起,可以没有偏见,一起吃饭,一起游戏——就好像有个小天使跟他们一起玩一玩。”

  □南方日报社驻京记者 师欣

  艺术是用来理解的
  为中国HIV感染者与艾滋病人开设艺术作坊的项目,是由福特基金会赞助,北京市佑安医院“爱心家园”与两位艺术家何赛、迪安娜合作共同实施的,目的是帮助感染者们建立自信,自食其力,回归社会。
  这个艺术作坊的英文名字是“PositiveArt”,中文名为“笑看未来”。
  艺术作坊给病人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怀的机会。但表达情怀仅仅是第一步。“笑看未来”将来还打算出售这些病人的画,让感染者们谋取一定的生计,回归社会;通过艺术作坊的设计与产品(如屏幕保护、电子贺卡、T恤衫、笔记本、杯子或者为客户定制的产品)扩大对艾滋病的宣传;通过与世贸组织成员的制药企业进行商务合作,使感染者容易获得药物治疗等等计划。
  “笑看未来”工作室的主要成员有四位:艺术家何赛、迪安娜、负责做项目计划和产品的南斯拉夫人达利达、还有宋鹏飞———中国第一位公开姓名的艾滋病患者,他加入艺术作坊,主要起沟通协调的作用。
  今年21岁的宋鹏飞当初因一次输血事故染上艾滋病,经过1998年至2000年媒体轮番轰炸之后,有两年沉寂的时间。这次再看到他,依旧那么瘦弱,不过举止言谈都显得成熟开朗了许多。那次事故之后,宋鹏飞得到了许多帮助,也数次走出国门,参加各种艾滋病国际研讨会。
  “当初何赛和迪安娜找到我,说打算给艾滋病人做个艺术项目,问我能不能回来一起做。因为我本身是个感染者,更容易了解感染者的心理,比较容易沟通。”
  迪安娜直接问宋鹏飞:“你的心放在哪里?”宋鹏飞知道自己终究离不开艾滋病。他希望把自己得到的“幸运”传播给更多的人。“以艺术的形式关怀非常简单。艺术不是拿来学,而是用来理解的。”
  负责项目计划的达利达则比划了半天,“在这个项目里,感染者会发现有一些人在关心他们,而且还是以前不认识的人。所有人在一起,可以没有偏见,一起吃饭,一起游戏———就好像有个小天使跟他们一起玩一样。”

  频繁出现的“家”
  艺术作坊于2002年11月底正式成立。来学画画的感染者平均年龄为33岁。非典以前外地人居多。因为非典,课程中途停止了几个月。10月11日,再次开课后,以北京人居多。学习的人员流动性很大。
  在艺术作坊里有几条不成文的规定:不问来者名字,不问其详细地址,不问感染的过程。宋鹏飞说,“在得知病情时每个人都经受过压力,所以我们轻易不会再戳这个伤疤。”
  宋鹏飞感觉,感染者普遍面对的问题是:朋友很少。曾经有位女感染者在教室里画着画着,就嚎啕大哭起来。那节课的主题是“歧视”,她画的是一所房子,里面有一个人,外面站了一群人,往房子里面扔东西,旁边还写着:村里人不要我,家里人不爱我,不理解我。
  这类话题很容易让人触景生情,投入进去。那位女感染者哭得非常伤心。迪安娜为了安慰她,随即说道:“今天我们所有人都发泄,想哭就使劲地哭,想摔东西就使劲地摔!”迪安娜带头把墨盒、调色盘、水彩笔都摔到地上。马上就有三四个病人跟着一起“叮叮咣咣”地摔起来。一个小时以后,教室里狼藉一片,所有人都笑了。
  来这里的感染者也有起初不愿意画画的,一般都是超过40岁,年龄偏大的,他们觉得只有小孩子才画画。通常这种时候,他们不想画就让他们坐着看,慢慢受到感染,也就跟着画起来了。“有时候他想让你蹲着或坐在他身旁时,就是表示想和你倾诉了。那时最好做个忠实的听众。”宋鹏飞说。
  所有作品中,“家”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主题:一幢类似别墅的房子,门口有条河,远处是都市,房子和都市中间有很多很多的树木。“感染者们都希望有一天,能和家人到这样远离都市,优美的环境中去生活。”

  “至少做个善良的人”
  “笑看未来”的工作带给宋鹏飞最大的感受就是———心态平和。“我喜欢这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性格变了,以前遇到事情爱发牢骚,现在学会冷静下来先思考。而且,在项目中我每天都要跟其他感染者沟通。”
  在项目中,宋鹏飞很愿意把自己一些亲身感受,或者简单的养生方式告诉他们。出国参加研讨会回来,也会带一些新学的游戏教给大家。宋鹏飞打算将来用这些一手的经验,写一本如何跟HIV感染者沟通的书。
  他说这里的感染者,有不少人都是一辈子没有握过笔。有位28岁的感染者,非但不识字,就连说话都不能把语言组织成通顺的句子。“让你感觉他完全就是个孩子,所谓文明的语言,通畅表达的语言,他根本就听不懂。比如你问他知道笑看未来艺术工作室是干什么的?他听不懂。这时候就需要换一种问法:这里好玩吗?好玩。有意思吗?有意思。这里是干嘛的?画画的,玩的,开心的。”
  私下里,宋鹏飞和几个北京病人玩得不错。“这里一是交朋友,二是散心。画画的时候我们都有说有笑。每堂课安排一个主题,尽量让每个人知道他的想法。但有的人,突然间让他把画给大家介绍,他会害羞、不好意思。遇上沟通特别好的人,我就死皮赖脸地把画抢过来让大家看。因为我知道他根本不在乎,知道是在玩。”
  在项目中,宋鹏飞的工资是每月1000元。“这个钱还不够维持我在北京的生活。我是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的,这起码让我觉得自己能做个善良的人。”
文章来源:爱滋病检测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