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情深——退伍老兵替战友尽孝40年
2006-03-24

  40年前,发生在安徽六安的一场大火吞噬了一名宜兴籍战士的生命。40年后,这位烈士的母亲宋老太却仍然感受着“儿子”的浓浓孝心,这份孝心来自儿子的战友——一名盐城籍的老兵。

  这名老兵叫张贵喜,今年63岁,现为盐城化纤厂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谈起40年前牺牲的战友卞福根,张老深邃的眼神里充满了无限回忆。他告诉记者,他们是在安徽六安地区参军时相识的,当时两人在同一个班,由于是江苏老乡,两人显得特别亲密,在一起学习和训练中,结下了深厚友谊。1966年初的一天,连队附近的一个茶叶仓库发生大火,里面还堆放着大量的粮食,火灾发生后,包括他和卞福根在内的200多名战士奋不顾身地冲向火海。大火终于被扑灭了,但卞福根却被大火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中年丧子,父母的心情可想而知,面对悲痛欲绝的烈士母亲,张贵喜整日陪伴在老人身边,并诚恳地说:“妈妈,福根虽然不在了,我愿意做您的儿子……”

  随后的日子,为了让老人还能感觉到儿子仍然活着,张贵喜每周都要写信给这位远在宜兴的“宋妈妈”。有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寄给“妈妈”的几封信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张贵喜为此寝食难安,决定按信上的地址亲自到宜兴探望“妈妈”。隆冬腊月,天寒地冻,但张贵喜凌晨五点不到就赶到了宜兴,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找到了“母亲”的家。一到家,张贵喜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冲着“母亲”大喊:“妈,您盐城的儿子来看你了!”老人望着这个脸上还冒着热气的战士,看了又看,激动地说:“是贵喜!是我儿子!”原来,此前“母亲”的信都是卞福根的弟弟代写的,后来福根的弟弟也参军去了,才暂时与贵喜失去了联系。

  40年来,这段异地“母子情”从来就没断过,以前没有电话,张贵喜就坚持给“母亲”写信;现在,张贵喜总是隔三岔五给老人打去电话,嘘寒问暖;每年大年初一,老人接到的第一个拜年电话也总是盐城的儿子打来的。如今只要有时间,张贵喜都会抽空到宜兴去探望已87岁高龄的老“母亲”,陪老人聊天,为老人揉揉腿、捶捶背。平时,张贵喜也经常从自己有限的收入里拿出钱来给老人寄去,虽然家境优越的宋老太并不缺钱用。昨天上午,记者在盐城化纤厂宿舍区看到张贵喜,他的生活并不富裕,至今还和老伴挤在一个从厂里租来的只有20多平方米的简陋居室里。记者了解到,这么多年,张贵喜已成了宋老太生命中的精神支柱。如今,宋老太同最小的儿子和媳妇生活在一起。老人虽然已是满头白发,但身体却很硬朗。提起盐城的“儿子”张贵喜,宋老太拿出珍藏的一本相册,这是她到盐城“探儿”时拍的,并一一向记者介绍照片上的人。从宋老太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她生活得很幸福。2003年,宋老太的老伴去世,在老人坟冢前的碑文上,刻上了这样几个字:儿子张贵喜……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