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消防部队第一个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战士王永林 |
一个北京某大学研究生的生命与一个湖南消防战士紧紧相连。
2006年3月16日,躺在病床上的王永林满眼喜悦。经过两天数小时的输血和造血干细胞的提炼,从他体内采集的120毫升造血干细胞已在一位白血病患者的身体内迅速生长繁殖,濒临死亡的大学生重获了生的希望。 2006年1月10日上午,刚刚执行任务回来的王永林接到岳阳市红十字会的通知:在中华骨髓库35万多份的志愿者检索配型中,他的基因和北京的一名白血病患者相配。 3月11日上午,在当地1000多名群众的欢送下,王永林飞赴北京,住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血液科,成为全国消防部队第一个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战士。 3月15日清晨6时20分,医院的医护人员走进病房,为王永林进行了采集前的最后一次惠尔血注射,以便动员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为采集造血干细胞做准备。此前,这样的注射已进行了3次。虽然已是个10多次参加献血的“老兵”,但在新的战斗打响前夕,他仍不免有些激动和紧张。 8时30分,在医护人员的引领下,王永林来到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医生将分离机上的血液输出管和血液回收管分别插入王永林的右、左臂静脉后,医护人员启动了机器。顿时,深红的血液以每分钟50毫升的流量从王永林的右臂缓缓输出,通过分离机后,又从左臂缓缓流回王永林的体内。 时间1分钟1分钟地过去,象征着生命之源的造血干细胞也一点一点从王永林的血液中分离出来。 3月16日上午8时30分,王永林进入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开始最后一次造血干细胞采集。整个采集非常成功,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将立即输入患者的体内进行生长繁殖,他的捐献对象将获得新的生命。 1个小时之后,一封由患者手写的信,送到了王永林的房间:“救命恩人是最亲爱的人!……十分感激王永林恩人无私奉献,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今年29岁的王永林出生于湖南桃源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1995年12月入伍,现任岳阳市消防支队汨罗市中队一班班长、三级士官。10年来,王永林参加灭火救援战斗967次,解救被困群众7人,经历了许多次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 湖南省消防总队的一个报告称,入伍10年来,王永林在扶贫帮困中捐款捐物共计达到1.5万余元,捐物40余件,为民做好事1400余件;先后义务常年照顾两个孤寡老人,最长的时达5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认识了居住在城陵矶附近孤寡老人孙骆宾。孙当时已84岁高龄,无儿无女,居住在一间低矮的小茅屋里,家里简陋的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王永林看后心里酸酸的,主动担负起了照顾孙骆宾老人的任务。他帮忙洗净了所有的衣物,又买来石灰,把老人的房屋进行了粉刷和修整,并坚持从每月并不宽裕的工资中拿出120元钱帮助老人。 2001年5月中旬,老人持续高烧,卧床不起。他得知情况后赶到老人家里,背起老人直奔附近的纸厂医院。在交住院费时发现自己带的钱不够,就耐心的向医生解释,并将自己的士兵证作抵押。随后他又立即到中队发动战友为孙爷爷捐款447元,自己拿出200元,为老人交清了医疗费。在王永林的带动下,二中队全体官兵先后4次为孙骆宾老人捐款捐物,还为老人捐了1台21英寸的电视机,并在中队组成几个帮扶小组,轮流和王永林一起帮助孙骆宾老人,直到他去世。 岳阳市献血办的一份资料显示,从1998年11月以来,王永林先后16次参与无偿献血,献血量达到5000cc。2005年以来,在王的带动下,汨罗市消防大队先后有21名官兵参加了无偿献血,献血量达6300毫升。2002年12月19日,王永林在一次献血时,向岳阳市红十字会递交志愿捐献骨髓的报告,并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捐献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