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应该被遗忘在喜庆的角落里吗?
春节的气息,慢慢笼罩了整个海口。大红的春联贴起来了,火红的灯笼挂起来了,在海口生活的每一个人,也许都已经准备好了过年的“节目”。然而,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每日在人行道上、天桥上、草地上,或爬行,或躺卧,或不住地磕头叫嚷:“给点吧!好人——!。”他们不仅仅是乞丐,因为他们残疾,或少了手脚,或得了重病,记者暂时称他们为“残疾乞丐”吧!记者曾随手用“乞丐、残疾、海南”在百度上进行搜索,约有9220项符合查询结果,随手打开一些页面,几乎每一篇报道都是鞭策和怀疑。有市民发问:无论人们怎样鞭策与怀疑,但他们应该被遗忘在这传统喜庆的节日里吗? 十年不知年滋味 1月20日,记者在海口市东湖边碰到一个乞丐,他双腿畸形,屁股上箍了条汽车外胎,双手按着地面,每次蹭几厘米,一边爬行,一边向路人乞讨。记者悄悄跟在他的身后,约1个小时,他共向54人伸出“乞讨之手”,有38人躲开,11人冷漠地看着他说“骗子”之类的话,只有5人向他扔了钱,但最高的施舍也不过5角钱。记者推测,即便这个“乞丐”是骗子,以这种“骗钱”的速度算,他不吃不喝每天工作10个小时,最高“赢利”也不过25元。记者多次试图与他交流,他都不予理睬,面显自卑之色。记者“跟踪”2个多小时,终于在一个角落里与他进行了短暂的沟通。他说,他十岁多时,就因双腿残疾,被父母抛弃了,从此他生活没有着落,一直靠爬行乞讨度日,如今,他已经乞讨十年多了。记者问他:“快过年了,你准备怎么过年?”他木呆地看了记者一眼说:“年?我不知道,每天就讨饭,什么时候都一样。”他表示,十多年了,他从来不知年滋味。这位乞丐不愿意说自己的名字,也不愿意说老家的地址,便又爬走了。 独臂乞丐“光火”记者 在彩虹天桥上,记者对一正在乞讨的独臂老人进行采访时,老人对记者大为“光火”。他气愤地指责,都是记者让他们生活陷入困境,现在一些媒体说他们是骗子,但他认为,骗子是有但毕竟是少数。他向记者讲述说,他一天的收入平均不过10元钱,如果真如一些媒体上说的有什么幕后老板的话,那他们就万幸了,因为那样即使讨不到钱也可以保证有饭吃啊!当记者问道:“听一些媒体上说,一些‘残疾乞丐’是故意搞成那样的,是不是真的啊?”他狠狠地瞪了记者一眼:“你愿意把手脚砍了去乞讨吗?”一时他脸色发紫,记者看他情绪不对,赶紧躲开了。在南大桥边一位失去双腿的乞丐说:“三年前,如果有人组织乞丐乞讨的话,肯定赚钱,现在就不行了,因为我们乞讨的钱还不够吃饭的,谁组织我们都会亏本。就是‘职业乞丐’如果还有劳动能力的话,也会选择转行。” 记者21日采访的12位残疾乞丐中,8位对记者有情绪,3位冷漠相对,只有1位与记者平和交谈,但他说:“记者要了解我们,别写歪了。”大多乞丐表示,对过年没有打算,他们最大的期望是能多讨些钱,能有顿饺子吃。 市民对“残疾乞丐”同情 1月22日,记者对市民进行采访时,有市民说,乞丐中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乞丐值得同情,但仅仅靠乞讨不是办法,政府应该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帮助这些残疾人。但也有些市民对一些虽然残疾,仍有劳动能力的乞丐表示不屑,认为他们意志消沉。记者在明珠广场前,对过往的路人进行调查采访,被调查者107人,51人表示残疾乞丐应该同情,32人态度冷淡不发表意见,24人则认为被骗怕了。一市民说:“不管我们用什么的眼光看待或怀疑这些‘残疾乞丐’,但有一点是不用怀疑的,他们的生活肯定不如意,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捡垃圾桶中的剩饭充饥。”在记者对残疾乞丐如何过个年的调查中,不少市民表示,职业乞丐可恨,但应该帮助乞丐中的残疾者,应该让他们过个“年”,而不应该在喜庆的日子里被遗忘。 民政局:奏好“打假”与“帮助”两步曲 1月22日下午,记者通过电话对海口市民政局的有关人员进行了采访,他们认为,针对职业乞丐,特别是乞丐中的残疾人,应奏好“打假”与“帮助”两步曲。对于如何让乞丐们过个好年,他们认为很多残疾乞丐来自于外地,目前只能通过救助站加强救助力度,别无他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