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日记:花开的声音
2006-06-28
花开的声音

听过花开的声音吗?不是所有开过的花都有结成累累果实的资格,可是每一朵花都可以拥有一个结果的梦。梦是否能成真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一朵花,为了她的梦,曾经落过泪,也曾经灿烂过,这就已经足够了。听!花开的声音!

本应知道,北大的光环不可能照在我的头顶。我平凡。一个平凡的小女子是绝不能进北大的,我知道,甚至不配拥有北大的梦——因为我太平凡。
可是,偏偏是在一年前,偏偏是在跨进高三前那一刻,“北大”两个字深深地印在我心中。我如痴如醉地听着燕园里的故事,欣赏书本封面中博雅塔的风光,还有北大学子的学习趣事……,从那一秒种开始,心中的北大梦开始萌芽。
这意味着我的高三比别人早几个月。
我开始收回高一高二那种懒散的心情,认真为一年后的高考备战。我承认,我不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我从来没有认认真真地听完一堂四十分钟的课,很多时候我甚至会有厌学心态,认为要学的东西实在太繁琐了,所以成绩一直徘徊不前,没有大的突破。但当一个人心中有一种力量驱动的时候,所有的阻力事实上都会变成一种激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自然,北大是我的动力。
所有的第一次都发生了:第一次在没有强迫自己的情况下听完一堂枯燥的语文课,第一次主动找数学卷子做,第一次真正理解到价值规律的作用……我很怀疑高一高二都学了些什么,懂了些什么,为什么当初总弄不明白的问题一下子变到那么简单?其实我心中是有数的:北大在等我。
“北大在等我!”我这样对自己说。
不久前看过一本书,叫《在北大等你》,讲的大概是一些北大学子或是如何轻松便成了状元进了北大,或是经过一番挣扎才跃进北大校门,反正他们都成功了。我想的确有人能轻易进了北大,他们是天之骄子;然而我不是。我不是天生便是聪颖不凡,所以我必须经过痛苦的浴血奋战才有可能进北大。我一点也不敢懈怠。
2005年的夏天格外酷热,与我的成绩单恰恰相反。光荣榜上,我的名字孤零零地躺在最不惹人注目的角落,一点也不耀眼。这大概是高二几乎一年来的懈怠吧,不过我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即便名次跌至谷底,我也不会泄气。
但接下来的暑假一点也不轻松。面对惨淡的成绩,我开始严阵以待了。
期末考成绩一出,学校就开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情况来开展辅优补差课程了,我名列其中。
补课的几天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日子,曾高至36、37度。就在这么高温的日子里,我的学习热情也不断升温。别的同学在装有空调的教师办公室里聊天看电影时,我在酷热的教室里不停地演算数学题目;别的同学在凉快的商场里购物游荡时,我在树阴下背单词课文。的确没有人能忍受得住如此高温的焦灼,但我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北大人——北大,一直在我的心中。
默默地支持我的,除了北大,还有校园中央的那棵精神之树——木棉树。
木棉树有一个别名,叫英雄树。我很喜欢这个名字。它开花,但不结果实。火红的花朵在经过一个冬天的摧残下顽强地生长,然后绽放,最后无声声息地坠在地面,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保持着灿烂的面容,就像英雄一般。我把自己比作一朵木棉花,高三是我绽放的季节。唯有这种树,这种花与我心灵相同,我把许多心事都告诉了它,包括北大的梦。


无论心中多么渴望成为北大的一分子,无论睡梦中多少次出现过北大的牌匾,我也从未把北大说在口边。心想如果有一天,我真的考上了北大,我希望给所有爱我的人——包括父母,包括姐姐,包括老师,包括同学——一个惊喜;但如果有一天,事实证明我没有能力进北大,我也不愿意把这种伤痛带给任何人——只伤害我一人就足够了,我也想把这种追求的动力深深地埋在心里,独自去品味。


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
第一次月考全年级排名第一。这是我以前始料不及的,但又是理想当然的。我终于相信了信念的力量了:只要相信行,准行!开始发现原来北大并不仅仅是一个只能藏在心中的梦了,它不只能够在我的心中出现。或许有一天当提起北大的时候,会有人想起了我。
一位在暨南大学读书的师姐跟我说,高三人,赌一把吧!一切皆有可能!我再一次问她是否真的一切皆有可能,她拍拍我的肩膀,严肃地点了点头。我完完全全把她相信她了,因为她是高考过来人,也因为我曾经写下:永远相信自己将会是个奇迹!
我坚定地相信,只要我把所有的心血都付出了,北大就有我的容身之处,因为一所温厚的大学是绝不会把一个竭尽全力来追求它的学生拒之门外的。
不过我的赌注有点大,是十二年;认真地算,是三年。
之所以把三年当作一个界限,是因为三年前父亲那滴还未流出来的泪。中考除了带给我无尽的遗憾之外,还带给父母沉重的心情。清楚记得我无力地告知父亲与理想的重点高中擦肩而过的那一刻,父亲的眼睛通红发亮,满眼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但他最终咬着牙根忍了。这比一千把利刀插入我的胸膛更加疼痛,令父母失望比失去重点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更让我心酸!于是我把那一滴未流出的泪水记了三年,再拼一把,我怕我如果输了,我会彻底崩溃!
于是我向天发誓,一定要还父亲一个灿烂的夏天!还父亲一张亮堂堂的录取通知书!

没日没夜读书的日子到了。这样的生活真的很苦,太清淡了。但就因为清淡,我才有可能让自己集中所有精力读书。我把原来已经很短的头发理得只剩下指甲长,这样便于打理;我把所有的零食都送给同学,不想再被浮华的物质羁绊;我不愿意花两个多小时回一趟家,这样会省许多时间用来复习。有时我也会觉得这样的方式读书已经有点走火入魔了。“但是没办法,”我只得这样对自己说,“北大只喜欢这样的人。”
北大此时在我心中已经是精神食粮了,我可以一天一夜静默地沉浸于在课本中,但我不能有片刻不想北大。
每一次翻历史书时看见京师大学堂的图片时,心跳都会加速;当知道俞敏洪经历三次高考才进了北大读书时,我就觉得前路还是光明的;看《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时视线总是锁定在那位考上北大的文科状元阙建容的师姐的相片上,心想一年后一定要到北大拜会这位师姐……我对北大的虔诚不容怀疑,没有北大,我的高三会是一片荒芜。

如果说当初把北大定为目标只为了激励自己的话,那么后来的日子就可以说是在践行我自己的诺言了。
我把报考北大比作是在跃过悬崖,可是每每睡梦中跨越的那一刻都跌落了万丈深渊,醒来时枕边总是湿漉漉的一片,不是冷汗就是泪水。我的MP3上的歌永远只有一首:翁倩玉的《永远相信》,电视剧《阿信的故事》主题曲。我想着阿信,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都坚守着希望,难道我在区区的高考面前就要屈服吗?
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过自己的理想,所以日子就在这样空虚地溜了;如今我有了自己的梦想,不管它是多难实现,也不管它是否有可能,我的日子也因为它而变得充实。为此我要拥抱北大,也要拥抱高三生活,是它们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到了生命的意义所在,那就是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梦,并拥有为实现梦想而流过的汗和掉过的泪。

三月,木棉花终于在众人瞩目下热烈地盛开了。校园的春天群芳斗艳,毫不保留地卖弄着自己的姿色,可是当木棉花绽放那一瞬,所有俗艳的鲜花都因之失色。一树的木棉花就像生命的火炎在燃烧,当生命被梦想点燃时,那一种光芒不是闪亮,不是耀眼,而是灼目。它既让人心疼,同时也使人感受到存在的意义与奋斗的动力!
三月,我们开始要拍毕业照了,地点就定在学校大堂侧,那里有夺目的木棉花作为背景。学校里教龄较长的老师都说,今年的木棉花是学校历史上开放得最灿烂,也是最有朝气的,这预示着我们这一届高三学子的累累硕果。对此,我深信不疑。高三一年是我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里,我为自己而拼搏,为自己而学习,也为自己而骄傲。“北大”二字,驱动着我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勇敢地面对一切,把收获的喜悦与失落的感伤深深藏于心底,不着一缕痕迹,甚至没有任何人能感受到我心灵上的一丝变化——我要独自承担一切。


但我清楚意识到,高考只相信成绩,而北大只相信高考。不论我主观上如何向往那一所所有学生企盼的大学,我对它的感情如何殷切,我都只可以用成绩表达我的心愿,而这又是我所难以面对的。尽管我竭尽全力来学习,成绩能保持在榜首,可是我的能力毕竟有限,仰望着那条800分的分界线,我感到一阵昏眩:那是一条不可企及的分数线!我开始感到事态的严重性了。
那段日子,我在精神的煎熬中生活着。一边是北大的光环,另一边是志在必得的另一所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一边是自己付出了一年的汗水和编织完美的梦,另一边是父亲无数次强调的“保守”策略。看着自己可怜巴巴的成绩,我万般无助但没有向人倾吐。长时间的自我内心封闭已使我学会了无声地吞下苦楚,然后还所有人一个笑脸。
沉郁的心情也只得在暗地里宣泄。
很多个夜晚,寝室里一片死寂,室友们都疲惫地入睡了,只有我孤单一个或是咬着被角,或是咬着指头,无声地抽泣。依然是听着那一首《永远相信》,每一次听到“我泪落下,当你说我很坚强。不是那样,我只是不肯绝望。因为最怕,茫茫然随风飘荡。忍痛不放手,紧抓住梦想的翅膀”时,我的心就如被鞭子抽过一样,泪水簌簌而下。我反问自己,是不是要到关键时刻就要放弃?是不是连一点点挫折都忍受不了??曾经有许多次,我打算放弃,但是只要一听到《永远相信》,我便立即坚强起来了。我不是懦夫,我必须敢于勇敢;我还有信念,我必须坚持。尽管渺茫还有希望,所以我必须振作。
后来证实了决心的作用之大。
在最后一次月考中,英语原始分数终于过了140!我拿着成绩章,随便找了个隐蔽的地方抱头便哭。那一刻我居然激动得就像拿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一样!暨大的师姐没有哄我:我看准了北大然后纵身一跃,在试跳过程中博得掌声。
因为英语,我第一次感觉到北大其实离我不远,或许只要踮起角尖,我就可以触到奇迹的高度了。这给了我莫大的信心,我更加坚定地沿北大的路走下去。还父亲一个灿烂的夏天的诺言很快就能变成现实了,想起父亲发自心底的笑,我下决心,就算是拼了命,也要拿到北大的通知书!

往下的日子里,我的确是在拼命。屈指一数,几乎有三个月的时间没有回家了。离高考还有一个来月,而离报考还有二十来天。我像是在倒计生命最后的时光一样倒计高考来临的一天。我绝不是一个吝啬汗水的人,至少对北大来说是这样。十足的精力投放到十足的学习中去,早上无论起得多早,晚上无论睡得多晚,我每一天都像服用了兴奋剂一样,大脑总在高速运转。室友开玩笑地对我说:小心身体,你像是在玩命!我苦笑,心里想:如果你是我,你会连小命都不想要!!
终于明白到为什么人总会选择在生命的终端尽情地做一直向往做的事而毫无顾忌了。如果在最后的时刻还在乎太多外在的东西,那么留下的只有长久的遗憾了。我的高三生涯也一样,我希望在最后仅有的日子里,生命能更热烈地燃烧,即使最终变成灰烬,也不枉在人世活过。能为北大一梦牺牲,死而无憾!


整整的一年,我已作了最坏打算:第一志愿报北大,在北大不录取我的情况下,很有可能第二志愿是不能录取我的,那么我只能报第二批普通本科。我从来没有向父母提及高三以来的成绩,因为我知道我最终的命运只能拿一张普通本科的录取通知书。我一直向他们强调我只是本A的料,绝不可能进入重点,免得他们经受大悲大喜。尽管这样对他们而言有点残忍,但总比让他们知道我冒险到连重点都不想要要好。



但我最终的选择令我明白到一句话:
“坚持需要一年的时间,但放弃只是几分钟的事情。”
最后一刻,我决定放弃!
无论我如何努力,我与北大之间始终遥遥相隔。那一道鸿沟,是永远无法逾越的距离。北大是我不变的理想,为了理想,我殒身不惜;但是我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我自己一人,还有我的父母。过去的我太自私,一直把成功的喜悦藏在心底,像真空瓶一般紧紧地密封与成绩有关的一切,我不想让他们得到无谓的快乐,因此我的父母从来不知道他们的女儿有多出息,更无法与我分享成功的喜悦。此刻我更希望的是让父母也尝尝丰收的甜美,让父母尝试到子女成才的感觉。而这一种感觉,是选择北大绝不能带给他们的——假如选择北大,我注定要失败。
失败,我并不惧怕。吾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我不惧怕失败,是因为我是为理想而战的,为自己而战。但坚持的另一个含义就是自私,我不可能为了一己的愿望而让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的父母失望。假如我有足够的优秀,我可以使自己的愿望与父母的希望一致,然而我不能,我始终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子。
我没有后悔过,即使我的志愿不是北大。我执着地坚持,果断地放弃。梦是一回事,而现实是一回事。当梦想和现实背离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在接受现实,在现实中,我可以真切地听到父母的笑声,这便已足够了,至于那无尽的失落,只要我独自吞下,就没有其它人会感到不安了。由始至终,只有我一个人在奋斗,没有每二者会为我而惋惜——是我一个人看着自己的内心变得苍老的!!
有时会想起那位拥抱着他的校长说“北大不收我是不可能的!”的师兄,我羡慕他那份壮志和自信,那一种精神一直深深地地感染着我,我也渴望自己可以有这样的壮志,的确我也曾极度乐观地认为:北大不收我,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付出过我的所有,就凭这一点!可是在绝大部分的日子里,就连暗暗地在心里想起北大,也觉得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这似乎非常矛盾,就在这种矛盾里,我足足挣扎了整个高三,就像北大陪伴了我整个高三一样。
放弃的那一瞬间,突然发现自己很美。不是体态上的美,而是精神上的美;不是完美,而是凄美,但无论是哪一种美,都是绝美。虽然最终放弃了,但至少我熬到了现实来临的前一分钟。有过很多次我觉得自己即将崩溃,再也不能坚持下去了,但只要想起俞敏洪,那位勇敢到为考到北大而不惜重读两年的英雄,只要想起阙建容师姐还在北大等待着陌生的我的到来,只要想起到北大校园将会遍布我的足迹,我就可以振作起来,继续坚持下去了。高三就是这么简单:一个简单的镜头,一个朴实的念头,甚至是一个陌生人的名字,都可以是无限的动力。所有人都可以说我是在妄想,但不凭着妄想,我又如何能度过那段艰苦的日子?
大概还有木棉树在见证我的付出吧,填报完志愿后一直到高考结束,木棉树都在滂沱大雨中摇曳,悲怆而壮烈。雨没日没夜地下,让我疑心是否上天也在痛哭,于是我默默地说:“不要再哭了,我眼中的泪已经干涸了。”
我的双眼中的确再也不能流出泪来了,三百六十五个风雨飘摇的日子,每晚都有泪水伴我入睡。我总暗地里流着泪问:“为什么北大不能给我一个机会?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我已经为它付出甚至牺牲很多了。为了北大,我半年没有回家;为了北大,我害父母品尝失落;为了北大,我夜夜不得入睡;为了北大,我头上长出一根根白发。那一次,姐姐到宿舍来探望我,偶然看见我头上有几根白发,她心疼地问,青丝都变了白发,高三这么辛苦,难道值得吗??我没有答话,只是苦苦一笑,心想:为了北大……
但我是没有资格诉苦的,比我受苦更多的大有人在。我承认我吃的苦头与与许多苦读的同龄相比算不了什么,但那却是我人生第一次受到的磨练啊!那种煎熬,不是常人可以理解得到的。还是那句老话: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不是梅花,却想得到梅花的魅力,于是我扎根在严寒的北国,企图在霜冻后,也拥有一段清香。尽管最终成不了梅花,更没有那段生来的香气,但我感受到成材所必需经历的磨砺,在我心中,我自己已经成为了一枝腊梅了。

许多事都不是人们所意料的一样。我们在木棉花盛开时节照的毕业照到底因为质量问题不得不重拍,得到消息时已是木棉花落尽的季节了,过去欣欣向荣的景象不可挽留地逝去。其实对此我早已心中有数了,那一刻的绚丽是不能留到永恒的,该面对的始终要面对。此时我的心却是坦然的,没有患得患失,也没有痛哭流涕,而是达观地接受了。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极致,每一个人都曾为攀上自己的极致而努力过,有的人成功了,也有的人失败了。尼采曾经在一首小诗中写过: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我极为赞同,因为我属于不能攀到自己极致的人,但那又有何相干呢?最起码,我尝试过,我享受过攀峰的过程,这便足够了。
令我满足的或许已经不是那个结果了。高三是我灵魂洗涤的一年,一年前,我不知道何为理想,何为追求,我总在糊涂中混日子,虽然知道年华易逝的道理,但我找不到前进的动力。为什么而活着,要过怎样的人生,选择怎样的方式来获得所求,这些问题一直找不到答案。可是已逝的三百多天给了我确切的答案,虽然我没有正面思考过这些问题,但我在行动中得到了启迪,那是一种很难用言语描绘的感觉。你可以牺牲所有的一切来追求心中最神圣的东西,它离你很遥远,但在不停地驱动着你,你会忘掉有过的伤痛,一次又一次相信那个叫“追求”的动词,它就是你付出的意义所在。有所追求,心灵才会充实。就像那句话:当你努力时,撒哈拉沙漠也会为你飘起雪花。
拼搏了一年多,北大与我始终还是一组永不相交的平行线,我曾经竭力地靠近北大,尝试找到一个交点,可惜都是徒劳的。或许这一辈子也不可能踏足北大了,北大的校园里更不可能有我的故事。只是希望有人能知道,曾经,北大占据过一个孩子的心灵全部。一年。
时至今天,我仍未后悔过当初立志考上北大的誓言,虽然即使没有立誓后的努力,我依然也有把握顺利考上父母向往我入读的大学;并且,我也未为最后一刻的决断放弃而惋惜,虽然这样做,除了我自己以外,没有人知道我曾这么痛苦地,为北大挣扎过。既然结果已经清晰了,就要学会欣然地接受。这就像路边的野菊花一样,它也曾梦想过像杨桃苹果一样,在花谢之时能长出累累果实。,它不畏风吹吹雨打,不惧日晒雨淋,只为实现孕育在心中的梦。野菊花冒着丧失性命的危险,竭尽全力把所有养分从身躯各部位抽出来,以开一朵灿烂的花,结一个完美的果。没有人理解到野菊的疼痛,更没有人能从野菊紧闭的花蕾中打探到些什么,它不想得到所有人期待,而后令所有人失落。它静静地生长,默默地绽放,最终悄悄地枯死。当其它人嘲笑它的无知和不自量力时,我心中却暗暗为它喝彩:它活过,它为自己而精彩过。也许在其它人眼里,它不值一提,但听那花开的声音!难道这不是生命演奏得最美妙的乐章吗?野花绽放的那一瞬,天地万物间最灵性的生命在啼哭,也在欢笑!花开的声音,从来便是如此动人!



后记
那一年,与北大有关,但不能用华丽的字眼来润饰过去的光阴,只能靠平淡朴实的词藻,粗糙的语言,来写下那段践行“到北大读书”的誓言的流金岁月。
一直以来有一个愿望,金秋八月能收到那张顾盼已久的录取通知书,然后在沁凉的九月乘着飞机到北京报到,因为父亲曾开过玩笑,如果能到北大清华读书就送我一张机票。但我从未把它当作玩笑,我曾用铅笔在课桌上地写上:“最想做的事”五个字,连同阙建容和俞敏洪的名字。这十来个字被我写了又擦,擦了又写。
那时我还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一段话:
I’ll climb my mountain. They’ve told me it’s too high, it’s too far, it’s too steep, it’s too rocky, it’s too difficult. But it’s my mountain. I’ll climb it. You’ll soon see me waving from the top, or you will never see me, because until I reach the peak, I am not coming back.
这是美国一位运动员的心声。我把它译成:

我要攀登我的山峰
所有人都告诉我——
太高了,太远了,太陡了,太崎岖了,那不容易……

然而,这是我的山峰,
我一定要爬上去!!

很快,你就会看见我在山的最高处挥手
否则,你将永远都见不到我
因为——
在我达到巅峰之前,
我决不回头!

这或许可以解释我为什么有如此决心,坚持半年不回家——在这以前,我几乎是每周回家的。换在以前,这是个很大的挑战,但当时,我的确有这种毅力。我的同学都说我疯了,一点也不懂得体谅父母,我只是淡漠地在心里暗想:人生究竟可以有多少个第一次?
人生究竟可以有多少个第一次,可以有多少次刻骨铭心的记忆?为数不多。在我,至今,只有这一次。度过高三,我就像把一辈子都过完了:有过幼时的纯真憧憬,有过少年的朝气,有过青年的拼闯,有过中年的慨叹,还有老年的释怀。而如今对着电脑荧屏,我就像经历过沧桑世事的长者手端一杯香茗,对着落日,平静地向绻缩在屋角的老猫细数年华。
值得安慰的是,父母至今仍未察觉到我的心酸,在他们看来,我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也将继续快乐地生活下去。我认为这种结尾在缺陷中已是最完美的了,最起码他们并未因为我的不得志而悲哀。
可是我还有一个个疑虑:所有高三学子发表的都是与高考成功有关的,或者是方法,或者是喜悦,而我这不自量力且不得志的人所谈及的既与成功无关,也与喜悦无缘,似乎有点不合时宜,不符格调。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每个人都有成长的故事,但并不是每个人的故事都能以喜剧的形式终结,到底故事的性质如何,不是靠旁观者去判断的,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知晓那种付出究竟是否值得。至于我的故事,我是由始至终自导自演的,当然能博得自我的好评,也许这才是我唯一能够聊以自慰的理由吧。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