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人登广告吁救助 救治需20万元
2006-03-16
专家:此事折射出中国重大疾病的救助困境,呼吁设立专项救助基金

  文章来源:南方网讯

 刘利今年23岁,是一个白血病人,在与死神的抗争中,走投无路的他掏钱在一份杂志上做广告,呼吁社会救助。“拿到杂志的三天里,没事就看看自己做的广告,前前后后看了100多遍,这是我生存的惟一希望。”刘利忧郁地告诉记者。

  “面对40万之巨的手术费我自哽无语,生命中的这道坎我注定无法独自跨过。”——刘利广告中的话

  事件:

  曾想卖自己的器官

  今年1月底,刘利患白血病确诊之后,情绪一落千丈,沉寂地坐在床边连续几天不吃不睡,并且不让关灯。“怕黑了之后再也看不到光明。”刘利说。

  几天后,他突然四处打电话咨询哪里可以出卖人体器官,原来那几个不眠的日夜里,刘利已经在考虑后事,希望把换来的钱留给年迈的父母和尚在读中学的弟弟。

  朋友们得知后纷纷去看望,轮番做他的思想工作,最后不得已之下一个朋友给他算笔账,假设他能卖出所有能卖的器官可以得到30万元左右,而父母养育他这么大,难道希望得到的是他们寄托了一辈子希望的长子粉身碎骨的回报吗?如果我们能够呼吁全社会援助,未尝没有希望,康复后凭他的能力更好地去回报社会,奉养双亲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一直沉默不语的刘利几天后终于走出家门,以积极的态度去寻找生的希望……

这是刘利刊登在杂志上的求助广告
刘利手机里热心人发来想要捐助的短信
刘利收到短信“我给你存过去三千元,祝你早日康复”,从银行查询了账户出来后,他冲记者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
一家西餐厅窗外,刘利手拿自己的求救广告静静地坐着。

  医院:

  救治最少需要20万

  刘利所治疗的301医院血液科高春记主任告诉记者,骨髓移植配型已经找到了,是刘利的弟弟。刘利的弟弟还在上学,计划在今年暑假期间给刘利进行骨髓移植,从准备阶段到病人出院,大约需要3个月,骨髓移植大约需要40万元,刘利骨髓移植配型是他的弟弟,费用会减少,但至少需要20万元。这个数字对于从边远山区孤身闯荡京城的刘利来说,依然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不想因为这20万而放弃生命。”刘利在与死神的抗争中,苦苦思索着一种自救的方式……

  转机:

  做广告寻求捐助

  到底采取什么方式救助刘利?刘利的朋友也考虑过媒体的援助,但刘利一个叫王晓华的老乡不同意,他一定要救助年轻的生命,他在寻找一个救助刘利的奇迹。他就是花钱做广告寻求社会捐助倡导者。

  策划者:

  这不是在作秀

  王晓华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如果在媒体上写一篇文章,只能换取可怜的关注,这对救助刘利无疑是杯水车薪。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白血病人勇敢地站出来,到媒体做商业广告,呼吁社会救助,这不是在作秀,而是在救助一个年轻的生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拷问社会良知,像刘利这种弱势群体,为什么不能得到救助。

  “花钱做广告寻求社会捐助是被逼无奈。”王晓华说。王晓华所言并非空穴来风,北京某知名媒体记者说,他曾经写过三篇白血病人请求救助的新闻,实际上,捐款的寥寥无几。于是,王晓华找到了他认识的杂志社熟人……

  杂志社:

  象征性收取了100元

  刊登着刘利《救救我吧》广告的杂志于5月17日在北京上摊了。昨天,记者采访了该杂志的总监梅晨,他说:“这是一个不是广告的广告,这是一个在京城拼搏的年轻人生命的呼喊。”据梅晨介绍,广告样是4月份通过电子邮件发过来的,当时看到这份广告后,我们的心真的疼了,杂志社开了一个会,决定刊登这份广告。

  梅晨说,整版广告费用是1万元,作为媒体,我们只能通过减免广告费用的方式救助刘利,杂志社象征性收取了100元。刘利告诉记者,他已经把100元汇给杂志社了。

  追问:

  折射出社会救助的困境

  白血病人被逼无奈,花钱做广告寻求社会捐助,拷问社会良知?北京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阳光骨髓库)执行长杨仿仿认为,中国有400万白血病人,都需要社会的关注,他们的压力很大,医疗费用或者通过借亲友的,或者来自社会的救助,一个、两个、三个……可是这样的事例太多了,社会公众就不会那么关注了。

  杨仿仿说,通过这件事折射出中国重大疾病救助的困境。医疗费用过高,但收入水平低,两者悬殊,一旦发生大病,一个家庭就会遭受灭顶之灾;专业社会救助机构太少,使一些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得不到有效的救助;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接受捐款者的财务不公开,这样就导致可信度降低。

  应设专项救助基金

  另据有关人士介绍,其实,除了社会、媒体应承担的其道德功能和社会义务外,患者自救是一个主要途径。例如,患者或其家属应该未雨绸缪,参加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另外,政府相关部门或社会团体是否可以建立一个长效、规范的救助重大疾病患者的慈善机构,通过向社会募集善款,作为专项救助基金,为那些患了重大疾病无钱医治的人们提供援助。

  声音:

  这样做可信度会降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刘利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找专业的机构寻求社会救助,没有必要通过媒体做广告的方式,这样做可信度会降低。

  这种做法没什么不妥

  河北的一位女士看到广告后给刘利发短信,要求捐助。该女士告诉记者,不管是不是广告,他是没有办法了,这种做法没有什么不妥的,主要是在救助一个年轻的生命。

  这种方式的确极端

  北京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阳光骨髓库)执行长杨仿仿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种方式的确过于极端,但不应该受到谴责,他是被逼的,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这种方式对于挽救一个年轻生命,希望会更大一些。

  最新进展

  收到了第一笔捐款

  昨天晚上9时30分,刘利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接到来自全国各地200多条短信,有的表示鼓励,有的表示要捐款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