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爱滋病在线 文/晓普
从未想过,会为自己的无知和好奇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我自小在农村长大,对外面的一切有着强烈的好奇心。1994年我第一次接触了海洛因.最初只是想尝试一下,体会一次吸毒后的感觉,虽然自己告诉自己吸毒不是什么好事,并有可能上瘾,但最后还是试一试的心理占了上风,最后我还是上瘾了。
2002年2月,我第二次复吸了。抱着一线希望,我走进了一个自愿戒毒机构接受身体和心理的康复。在戒毒所,我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情绪也渐渐平息下来。
2002年6月,我到戒毒所的第4个月。那段时间我像是得了感冒,白天脑子昏昏沉沉的,因为没有大碍,自己也没有在意。可是接下来,我的身上和脸上出现了红色的皮疹,每天拉肚子,晚上发烧,这样的情况大约持续了半个月,吃药和打针也不管用。
戒毒所经常有关于艾滋病的知识讲座,自己对艾滋病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为这些症状,我开始害怕,担心自己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可是,我还有本能的侥幸心理,艾滋病只有外国人才会得的,不可能发生在我的身上。
我尽量让自己少往艾滋病方面想,以为就这样一切都会过去,我也可以安心地戒毒。时间一天天过去,但自己的身体情况还是没有好转,恐惧像是生了根的野草,即使刻意不去理会,但还是疯狂蔓延。直到有一天我下定了决心,去做检测。
抱着一线希望,我来到了省疾病控制中心做了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在等待结果的那两天,我真的体会到了度日如年的感觉。除了担心,恐惧时时袭上心头,每天夜里我几乎都在做噩梦。两天终于熬过去了,可以问结果了,我拿着电话的手都是颤抖的,好容易拨通了电话,嗓子眼儿就像塞了什么似的,半天挤不出一句话来。
医生在电话里给我讲了一大堆艾滋病方面的知识,可我什么都没听进去,只盼着他能说上一句:“小伙子,你没事儿了。”哪怕他骂我,我也开心。可医生没有骂我,他尽量用温和的语气告诉我,结果出来了,是阳性.当时我就懵了,眼泪一下就掉了下来。脑子里空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了!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挂了电话,只记得医生一直在说什么.那一夜我彻底失眠了。悔恨、恐惧和绝望令我一次次泪流满面。我想到了自杀,想到了报复,想到了再用毒品来麻醉自己,脑子里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闪.完了,我完了,一切都完了…!我该怎么办?!我怎么去面对我的家人和自己的朋友?!
那段时间,我脑海里成天就只有一句话:我完了.我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我觉得老天对我太不公平,我还没来得及体会世界的美好,却已经被宣判了死刑!周围的一切都变成了灰色,就连最真诚的微笑都带了一丝的嘲讽.我不知道死亡将何时到来,脾气也变得异常暴躁,根本就控制不了情绪,我也不想控制,我都是要死的人了!!这些都被别人和医生看在眼里,他们都来关心我,可面对一张张真挚的面孔,我根本无法启齿。我害怕,害怕别人知道我的病,害怕我连他们都会失去。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栏目里看到了一个和我一样的人,确切地说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几年的感染者。当我看到他勇敢坚强地面对死神,并用自己的经历去帮助别人时,我感动了.感动于他的坚强,感动于他的执着,也感动于我重新找到了自己。如果我无力改变现实,那我就坦然接受它!既然事实已经是这样,一直这么自暴自弃,也无法挽回什么,倒不如坚强地活下去,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意识到了生命的真谛,在医生的鼓励下,我一步步地走出了阴影。2002年8月,戒毒所开展了一个艾滋关怀项目,通过医生的介绍,我有幸成了关怀项目的一名咨询员。通过学习和培训,自己对艾滋病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心理也有了更大的转变。我的主要工作是为前来咨询的人提供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对感染者提供心理支持。在工作前期,由于不知道该怎样去帮助、关怀其他感染者,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也曾感到困难重重。现在随着工作不断深入,我除了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充实,工作也做得更有成效了.如我们尝试着去省三院开展艾滋关怀工作,刚开始,那里的病人对我们的态度十分冷漠戒备,做了几次工作后,病人的态度也慢慢转变,接受了我们的知识,也接受了我们,甚至很多病人在出院后直接加入到艾滋关怀的活动中。三院的医生欣喜地告诉我们,在与病人的交流后,病人的心理普遍有了很大的转变,开始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现在,那里的医生、病人都非常欢迎我们去做工作,有时候还会主动打电话给我们,让我们去给一些不配合治疗的病人做思想工作。
到现在,我已经参加艾滋关怀工作已经三年多了,帮助了很多人,他们也帮助了我,帮助我找到了归属感和自己的价值。在这里,我用心帮助和我有相同经历的兄弟姐妹,用自己的经历去劝说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高危行为的朋友。在我看来,不论是通过什么途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都是受害者,都有自己的辛酸和无奈!我们是一家人,需要相互理解和支持。当然,我最大的希望是能有更多的人理解和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尽量减少更多的不幸发生。只有全社会对艾滋病有更多的了解,我们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回顾这三年,我遇到很多困难,但我始终都没有放弃的念头.这份工作意义最大之处,不仅在于充实了自我,更在于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分享、传授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而且,在工作和活动中,我充分感受到了来自国家、相关组织对我们这个群体的支持和关爱,我们没有被抛弃。2005年6月8日,我获得了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彼得·皮奥特和美国全球艾滋病大使兰德尔·托巴斯颁发的“防治艾滋病个人持续杰出贡献奖”。获得这个奖项,即是对我即往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今后工作的鼓励。我告诉自己:不管有多难,只要我们坚持,一切都会改变。